基因时代
就找基因君

基因组标签计划GTP计划将由我国科学家主导

基因君

 

基因组标签计划GTP计划将由我国科学家主导

国际合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耗时13年、花费30亿美元通读了人类遗传“密码”,但很多生命问题仍然无解。例如基因组相同,细胞却分化为不同器官,里面发生了什么?癌症发生的前、中、后期,细胞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动态的生命“程序”有没有可能被读通?5月23日,香山科学会议在上海召开以“基因组标签计划(GTP)”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建议启动由我国科学家全权主导的基因组标签计划,协作完成复杂的生命程序读通工作。

基因组标签计划GTP计划将由我国科学家主导

“生命是一个动态程序。基因组解码是静态的,难以体现生命实质。而后基因组时代,人们开始探索生命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程序。”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劲松说,但这类研究目前还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更谈不上掌握其规律。

基于正在发展的GTP平台,人们有可能在分子水平上,高精度、高准确度地对生命活动进行时空追踪。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表示:“我们瞄准的是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利用:GTP平台,通过形成科学共同体的方式突破人类对生命认知的极限。同时,GTP项目的实施将带动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如标签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等,最终将有望促使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外,GTP计划还有望带领人类走进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毛之地”,例如谜团巨大的脑科学领域、不明作用的“基因沙漠”等。

中国科学家主导顺理成章

HGP的启动基于人类掌握了基因测序技术——桑格测序法,GTP的启动同样基于新技术的发明,即我国科学家在“人造精子细胞”介导半克隆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专利和研究。

基因组标签计划GTP计划将由我国科学家主导

“因此,GTP计划由我国科学家主导顺理成章。”李劲松表示,目前的蛋白质分析技术难以实时反映蛋白质的生命功能。中国科学家通过发明“人造精子细胞”,把对蛋白质的研究回归到在动物活体中进行,大大提高了基因编辑动物模型的构建效率,并保证了基因编辑的准确性。“我们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在‘人造精子细胞’中将特定的标签序列整合到某个编码蛋白质基因序列中,其基因操作将准确地反映到半克隆小鼠中。”李劲松表示,在动物活体中研究蛋白质,实现了在体、原位、实时、动态。

搭建平台,瞄准重大科学问题

“这是一个整体项目,因此必须在开始时就统一标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李劲松介绍,GTP先期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B类专项和上海市科委项目的支持,目前已经成立了生化与细胞所GTP研发中心,制定了标准操作程序。目前,GTP研发中心已经获得500余株标签“人造精子细胞”系和140余个标签小鼠品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GTP计划从搭建平台开始做起。“我们计划5—10年内,针对基因组范围的蛋白质基因进行标签,获得基因组(约2.5万个基因)的‘人造精子细胞’库,并获得5000余种与人同源的重要蛋白质的标签小鼠,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动物研发平台。”李劲松说。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合作,也包括一些国际合作。”李劲松说,GTP研发中心也正在筹备相关网络平台的建设,科研团队不久之后就可以通过网络申请提请合作。生命科学家能第一时间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大科学研究计划,如描绘精准的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图谱、探究肿瘤或其他疾病发病的相关蛋白质,为其精准治疗提供药物靶点和新型诊疗方式等。

任务庞大,创新与协作将贯穿始终

著名的“冰山理论”非常适合描述GTP的工作任务体量。李劲松解释道,如果说2.5万个功能基因是浮出水面的“冰山”,那么其对应的蛋白质、蛋白质构象的变化、蛋白质调控通路等更多的研究任务则是水面下更大的冰山,体量很可能是露出水面的上百倍。

基因组标签计划GTP计划将由我国科学家主导

尽管为了推动GTP,中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专门建立了GTP研发中心,但是,“整体工作的体量,不可能是一家单位能够完成的。”李劲松说。

此外,向冰山下的延伸还需要“知识基础”,对某一条细胞通路或蛋白质特性进行过深耕的研究组,辅以新技术的“加持”,将会“如虎添翼”,因此GTP计划需要有生命科学研究基础的科研团队,当然也会有一定的进入门槛。

“新技术也会随着计划的开展不断创新。”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李党生说,例如,GTP2.0时代或将探索荧光标记的使用,最终实现蛋白质表达的可视化,科学家不必在条带中确认蛋白质的表达量,甚至可能通过荧光定性定量。

届时,展现在人类眼前的将不仅仅是人类2.5万编码蛋白质基因的表达和翻译,还可能直击蛋白质表达的“时序”,甚至观看到生命由受精卵长成中生命进程“路线图”的动画版。(生物谷Bioon.com)

Nat Mater:金纳米颗粒有望让基于CRISPR的基因疗法治疗HIV感染和血液疾病

基因君

2019年6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简化将基因编辑指令递送给细胞的方式,朝着让基因疗法变得更加实用的方向迈出了一步。通过使用金纳米颗粒替换灭活病毒,他们安全地在HIV和遗传性血液疾病的实验室模型中递送基因编辑工具。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ed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in blood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with CRISPR nanoformulations”。

Nat Mater:金纳米颗粒有望让基于CRISPR的基因疗法治疗HIV感染和血液疾病
图片来自the Adair lab at Fred Hutch。

这是第一次使用装载CRISPR的金纳米颗粒来编辑稀有但功能强大的造血干细胞亚群中的基因,其中造血干细胞是体内所有血细胞的来源。这些携带CRISPR的金纳米颗粒成功地对造血干细胞中的基因进行编辑,而且没有毒副作用。

文通讯作者、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临床研究部助理成员Jennifer Adair博士说,“随着基因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并为患者所用,我们需要一种更实用的方法。我想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方法,一种可以被动地将基因编辑递送给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她补充道,世界上有数百万人无法使用目前的基因治疗方法。

虽然人们能够更快地和更容易地让CRISPR对基因组进行基因修饰,但是它仍然存在挑战。让细胞接受CRISPR基因编辑工具涉及施加较小的电击,这能够破坏甚至杀死细胞。如果需要精确的基因编辑,那么必须设计额外的分子来递送它们,这又会增加成本和时间。

金纳米颗粒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品,这些因为这些微小球体(大约是食盐粒度的十亿分之一)的表面允许其他分子容易地粘附在它们上并保持粘附。

论文第一作者、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Reza Shahbazi博士说,“我们设计了金纳米颗粒,它们能够快速地跨过细胞膜,避开试图破坏它们的细胞器,并直接进入细胞核中进行基因编辑。”7年来,他一直在研究用于药物和基因递送的金纳米颗粒。

Shahbazi利用纯化的以液体形式装在一个小实验室瓶子里的实验室级金制成金纳米颗粒。他将纯化的金与导致单个金离子形成微小颗粒的溶液混合在一起,随后他们测量所形成的颗粒的尺寸。他们发现特定尺寸—19纳米宽—是最好的,这是因为它足够大、足够粘,能够这些颗粒表面添加基因编辑工具,同时又足够小,可以被细胞吸收。

通过包裹在这些金纳米颗粒上,Adair及其团队添加了下面的基因编辑组分:
(1)一种称为crRNA的分子向导,起着遗传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可将CRISPR复合物引导到基因组中进行切割的位点上。
(2)CRISPR核酸酶蛋白,通常被称为“基因剪刀”,可以切割DNA。最常用的CRISPR核酸酶蛋白是Cas9。但是,Adair团队还研究了Cas12a(以前称为Cpf1),这是因为Cas12a在DNA中进行交错切割。他们希望这可以让细胞更有效地修复切割,同时将新的遗传指令嵌入细胞中。Cas12a优于Cas9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仅需要一个分子向导,鉴于金纳米颗粒的空间限制,这一点是很重要的。Cas9需要两个分子向导。
(3)有关进行基因变化的指令(“ssDNA”)。 Adair团队选择了两种免受疾病的遗传性基因变化:CCR5可阻止HIV感染,γ血红蛋白可阻止镰状细胞病和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疾病。
(4)聚乙烯亚胺涂层聚集在这些金纳米颗粒的表面上,使得它们携带更多的正电荷,这能够让它们更容易被细胞吸收。这对让细胞摄取基因编辑工具的另一种称为电穿孔的方法的改进。在电穿孔中,给细胞施加较小的电击,让这些细胞接受外来的遗传指令的进入。

这些研究人员随后分离出细胞表面上携带着蛋白标志物CD34的造血干细胞。这些CD34阳性造血干细胞含有产生整个血液和免疫系统的造血祖细胞。

Adair说,“这些细胞每天补充体内的血液,使得它们成为一次性基因治疗的良好候选者,这是因为它们能够自我更新,在一生当中持续存在。”

通过在实验室培养皿中观察人造血干细胞,这些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装载着基因编辑工具的金纳米颗粒在加入后6小时内被细胞自然摄取,并且在24到48小时内能够看到基因编辑发生。他们观察到相比于更常用的Cas9 CRISPR蛋白伴侣,Cas12a CRISPR蛋白伴侣更好地对细胞进行基因编辑。

在这些研究人员将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细胞注射到小鼠模型体内8周后,基因编辑效应达到顶峰;注射22周后,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细胞仍然存在。他们还在这些小鼠模型的骨髓、脾脏和胸腺中发现了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细胞,这表明这些器官中发生细胞分裂的血细胞能够发挥治疗作用,无需再对这些小鼠进行治疗。

Adair说,“我们相信我们有两种良好的候选疾病—HIV感染和血红蛋白病—虽然我们也正在评估其他的疾病靶标以及如何产生更大的遗传变化,在这些疾病靶标中,较小的遗传变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下一步是增加基因编辑在每个细胞中发生的程度,这绝对是可行的。这将让它更接近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报道10%到20%的造血干细胞发生了基因编辑,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开端,但是他们的目标是50%或以上的细胞发生基因编辑,他们相信这将有很大的机会对抗这些疾病。(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Reza Shahbazi et al. Targeted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in blood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with CRISPR nanoformulations. Nature Materials, 2019, doi:10.1038/s41563-019-0385-5.

Cell:非吸烟肺腺癌的基因组重排早在癌症确诊前30年就已存在

基因君


2019年6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KAIST)和首尔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早在童年和青春期发生的灾难性基因组重排可导致非吸烟者在晚年患上肺癌。这一发现发有助于解释一些与非吸烟有关的肺癌是如何产生的。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acing Oncogene Rearrangements in the Mutational History of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非吸烟肺腺癌的基因组重排早在癌症确诊前30年就已存在
图片来自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5.013。

这些研究人员证实非吸烟者体内的基因融合大多较早地发生,有时早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平均而言在肺癌确诊前三十年发生。这项研究表明,这些携带致癌种子(oncogenic seed)的突变肺细胞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进一步的许多其他突变充分积累才进展为肺癌。这是首次揭示肺腺癌基因组结构变异景观的研究。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肺腺癌是肺癌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大多数肺腺癌与长期吸烟有关,但是大约四分之一的肺腺癌在非吸烟者中产生。确切地说,人们对是什么让非吸烟者患上这种癌症仍不清楚。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138名肺腺癌患者(包括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基因组。他们探究了诱导致瘤性转化的DNA损伤。

源自长期吸烟的肺腺癌在这项研究中被称为S4高(signature 4-high)癌症,相比于与吸烟无关的肺腺癌(即S4低癌症),显示出几个显著的特征。

S4高癌症组的患者大多数年龄较大,为男性而且在癌症相关基因KRAS中更频繁地发生突变。S4高癌症组中的癌症基因组在简单的突变类型—比如单个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上发生高频突变。

但是这个情形在S4低癌症组中非常不同。总体而言,S4低癌症组中的突变谱要比S4高癌症组更为沉默。然而,所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融合—两个初始时分开的基因因融合在一起而受到异常活化—仅在S4低癌症组中观察到。

导致基因融合的基因组结构变化的模式表明,大约四分之三的基因融合病例来自正常肺上皮中导致大量基因组片段化和随后的不精确修复的单个细胞危机。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导致肺腺癌产生的主要基因组重排很可能在癌症确诊前几十年获得。这些研究人员使用基因组考古学技术来追踪这些灾难性事件发生的时间。

这些研究人员在七年前就开始进行这项研究,当时他们首次在肺腺癌中发现了KIF5B-RET融合基因表达。论文共同通讯作者、KAIST医学科学与工程研究生院的Young-Seok Ju教授说,“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发生可以从生命早期的大量染色体碎片化开始。我们的研究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是什么诱导我们正常肺上皮出现这种突变灾难?”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首尔国立大学的Young Tae Kim教授说,“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将帮助我们向针对肺癌患者的精准医疗迈进一步。”

这些研究人员计划通过筛选其他癌症类型中融合基因的基因组结构,进一步关注促进体内复杂重排的分子机制。(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Jake June-Koo Lee et al. Tracing Oncogene Rearrangements in the Mutational History of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5.013.

Gene Therapy: 基因修饰的病毒可以对抗前列腺癌

基因君

2019年7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巴西圣保罗州癌症研究所(ICESP)的研究人员在将一种基因改造过的病毒注射到患有前列腺癌的小鼠体内后,用这种病毒摧毁了肿瘤细胞。该病毒还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更敏感,阻止肿瘤进展,在某些情况下几乎消除肿瘤
这一研究是由Bryan Eric Strauss领导的团队进行的,他是ICESP肿瘤转化研究中心(CTO)病毒载体实验室的负责人,他们在《Gene Therap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Gene Therapy: 基因修饰的病毒可以对抗前列腺癌
图片来源:Marcos Santos USP Imagens
Strauss说:”我们采用基因疗法和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抗老鼠的前列腺癌。我们选择了我们认为最有可能起抑癌作用的武器。”p53是一种控制细胞死亡重要方面的基因,存在于啮齿动物和人类体内。
在实验室里,该基因被植入腺病毒的遗传密码中,研究人员随后将修改后的病毒直接注射到小鼠肿瘤中。
“首先,我们将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植入小鼠体内,等待肿瘤生长。然后我们将病毒直接注射到肿瘤中。我们重复了这个过程好几次。在其中两种情况下,我们还系统地给药卡巴他赛
,这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随后我们观察老鼠,看肿瘤是否生长。
实验使用了几组小鼠,所有小鼠都接种了前列腺肿瘤细胞。为了验证基因疗法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将一种不相关的病毒注入其中一组作为对照。
第二组只接受p53病毒。第三组仅接受卡巴他赛。第四组小鼠接受了药物和病毒的组合治疗。
肿瘤细胞被修改后的病毒感染时,病毒会渗透到细胞核(基因起作用的地方)并引发细胞死亡。p53基因在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死亡方面特别有效。
Strauss说:”单独使用p53或卡巴他赛治疗在控制肿瘤生长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联合使用效果最显着,完全抑制肿瘤。”
实验证明,经修饰的病毒可导致其感染的肿瘤细胞死亡。”这种药物与基因治疗的结合导致了对肿瘤生长的完全控制。换句话说,我们观察到一种相加甚至协同效应。也可以假设p53病毒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作用更加敏感,”他说。
Strauss说,病毒不能注射到血液中。他说:”要使治疗有效,我们需要将病毒直接注入肿瘤细胞。”
他回忆说,肿瘤显然可以单独使用化疗药物加以控制,但所需的高剂量可能会产生显着的副作用。一种是白细胞减少,这是这种化疗的一个限制,因为它会损害免疫系统。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使用了亚治疗剂量,这不足以控制肿瘤。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白细胞减少。
免疫系统
用p53摧毁肿瘤细胞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癌细胞都会被消灭,包括转移。研究人员找到的答案是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
Strauss认为,如果p53和卡巴他赛的组合不足以激活免疫系统,可以考虑使用除p53外的第二种基因。
选择干扰素-β基因是因为它在免疫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干扰素是由白细胞(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它们干扰真菌、病毒、细菌肿瘤细胞的复制,同时也刺激其他细胞的防御活动。
“p53和干扰素都能杀死肿瘤细胞。我们想把它们结合起来,让细胞死亡唤醒免疫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该小组以前的研究为这一想法提供了基础。当ARF (p53的功能伙伴)和干扰素-β的组合被插入肿瘤细胞核时,小鼠的免疫系统不再将肿瘤细胞作为机体的一部分,并将其识别为一种需要对抗的外部因子。
Strauss说:”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免疫系统会在治疗部位和其他部位的肿瘤中与肿瘤细胞进行战斗。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完善这些方法。我们正在进行实验,以确定它们是否值得在人类患者身上进行临床试验。”(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Rodrigo Esaki Tamura et al, Combination of cabazitaxel and p53 gene therapy abolishes prostate carcinoma tumor growth, Gene Therapy (2019).  DOI: 10.1038/s41434-019-0071-x

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uniQure公布第二代产品AMT-061强劲临床新数据

基因君

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uniQure公布第二代产品AMT-061强劲临床新数据
2019年07月10日/生物谷BIOON/–uniQure是一家行业领先的基因治疗公司,近日该公司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2019年第27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年会(ISTH2019)上公布了第二代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AMT-061(AAV5-Padua hFIX变体)治疗3例患者的IIb期研究36周数据。
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单剂量、单臂、多中心研究,正在美国开展。研究入组了3例重度B型血友病患者(内源性因子IX[FIX]活性≤1%),接受了2×10的13次方vc/kg的单次静脉输注。在AMT-061给药前,所有3例患者均显示对AAV5存在低水平的预先存在的中和抗体,但并未排除在研究之外。该研究将随访52周,以评估FIX活性、出血率和FIX替代疗法的使用,并将接受5年的监测,以评估AMT-061的安全性。
36周随访数据显示,在接受AMT-061单次输注治疗36周后,3例患者FIX水平持续增加,其中2例患者维持FIX活性在正常范围内。3例患者在给药后第36周的平均FIX活性为正常值的45%,第一例患者FIX活性达到正常的54%,第二例患者达到正常的30%,第三笠患者达到正常的51%。这3例患者中,第二例和第三例由于预先存在针对一种不同的AAV载体具有中和抗体,先前被另一项基因治疗研究排除在外。该研究中报告的FIX活性是通过在中心实验室进行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来测量的。
本研究中,没有患者出现实质性的FIX活性丧失、报告任何出血事件或需要对出血进行FIX替代疗法治疗。一例患者因一种先前存在的疾病接受了髋关节手术,并在围手术期接受了短效因子替代疗法。研究者报告这是一个与AMT-061无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Uniqure首席执行官Matt Kapusta表示:“这些更新的数据继续表明,AMT-061的单次给药耐受性良好,并有可能将B型血友病患者的FIX活性提高至正常范围。我们继续对这些结果感到满意,截至本次报告的数据显示,在不出血和不需要输注FIX替代疗法或免疫抑制的情况下,FIX活性持续增加。我们相信AMT-061有可能成为B型血友病患者的首创(first-in-class)和同类最佳(best-in-class)的基因疗法,我们仍然专注于我们在今年年底完成HOPE-B关键试验的患者入组目标。”
HOPE-B是一项多国、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研究,旨在评估AMT-061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约55例归类为中度或重度B型血友病的成人患者将被纳入为期6个月的观察期,在此期间,患者将继续使用当前的护理标准来建立基线对照。在6个月的导入期后,患者将接受单次静脉注射AMT-061,剂量为IIb期研究中确认的2×10的13次方gc/kg。
HOPE-B研究的患者给药正在进行中。主要终点将基于AMT-061给药后达到的FIX活性水平,次要终点将测量每年FIX替代疗法的使用、年出血率和安全性。入组HOPE-B研究的患者将接受预先存在抗AAV5中和抗体的检测,但不会根据其滴度排除在试验之外。uniQure公司以往的研究表明,AAV5基因疗法对至少97%的患者是可行的。
AMT-060是uniQure公司的第一代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由一个携带野生型FIX基因的基因盒的AAV5载体组成。AMT-061是第二代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其基因盒中含有一个受专利保护的FIX Padua变体(FIX-Padua)。uniQure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多个专利,广泛涵盖了使用带有FIX-Padua变体的AAV基因疗法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方法,包括B型血友病。该公司正在欧盟申请更多的专利。
基于AAV5的基因疗法在许多临床试验中被证明是安全的和耐受性良好的,包括对25例B型血友病患者和其他适应症患者进行的4项uniQure试验。在该公司的AAV5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中,没有一例患者经历过任何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对衣壳的免疫反应。此外,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表明,基于AAV5的基因疗法可能在具有AAV5抗体的患者中具有临床疗效,因此与其他基因疗法候选产品相比,潜在地提高患者的治疗资格。(生物谷Bioon.com)

Nat Commu:从基因表达和代谢组学层次揭示疫苗引发免疫反应差异的原因

基因君

2019年8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WRAIR)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和代谢谱技术,对疫苗诱导的T细胞免疫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尽管有许多疫苗可以诱导和扩增T细胞(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但在决定T细胞反应的大小、多样性和持久性方面,科学家们对其中的细节还不清楚。
这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研究由WRAIR病毒疾病分部与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免疫和信息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Immunology and Informatics)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部门合作完成。它利用了TAK-003的一期临床试验样本,TAK-003是一种登革热四价减毒活疫苗。
Nat Commu:从基因表达和代谢组学层次揭示疫苗引发免疫反应差异的原因
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登革热病毒有四种不同的血清型,每年在世界各地感染多达2.8亿至5亿人。尽管许多人很快从登革热感染中康复,但仍有约50万人罹患严重的登革热,死亡率约为2.5%。登革热是部署服务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制定预防登革热感染的有效对策是国防部的优先事项。
如果病人感染一种血清型登革热,然后再感染另一种不同的登革热血清型,则发生严重疾病的可能性显着增加。这使登革热疫苗的研制复杂化,该疫苗需要诱导对所有四种血清型的保护性反应,并确保疫苗不会导致严重的登革热。强烈的T细胞反应被认为是登革热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的TAK-003疫苗可预防所有四种血清型,目前已在小型动物模型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证明是安全的,具有免疫原性。在本研究中,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或细胞内RNA的分析等技术,并结合更标准的细胞免疫监测手段,对T细胞的调控、基因表达和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标记物,转铁蛋白受体1 (TfR1),具有用来识别CD8+细胞的分化潜能,这表明T细胞免疫依赖于特定代谢物的可用性。
“国防部登革热疫苗项目致力于了解加强疾病预防的机制,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士兵的身体潜力。这项合作研究表明针对独特的可以为革登热感染提供保护免疫细胞的代谢需求可能在疫苗接种后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病毒性疾病部分主任、该研究作者Richard Jarman中校说道。虽然这些发现是关于登革热疫苗试验的,但它们也适用于开发许多病毒性疾病的疫苗。(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Adam T. Waickman et al, Dissect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DENV vaccine-elicited cellular immunity using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and metabolic profil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DOI: 10.1038/s41467-019-11634-7

回应社会关切,规制人体基因及胚胎研究

基因君

回应社会关切,规制人体基因及胚胎研究
“有关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研究的规制问题的确非常重要,三审稿中将此内容纳入是很有针对性的。”在近日分组审议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发言中表示,三审稿在第789条之一加上“不得损害公共利益”是合适的,回应了学术界和公众的普遍关注。
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人格权编主要针对的是个人、个体人格的权利,包括身体、健康、名誉等。
陈竺说,当前,胚胎干细胞的基因编辑问题尤受关注。该技术本身并没有完全成熟,安全性存有隐患。针对何种疾病进行基因编辑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胚胎干细胞的基因编辑有可能影响人类基因组的安全,对未来人类健康以及基本伦理道德造成很大冲击。因此,我国对胚胎干细胞基因操作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三审稿在第789条之一加上“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回应了学术界和公众的普遍关注。
今年4月,参加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锐就提出第789条之一中,“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的表述不够全面准确,建议增加“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
李锐认为,这次修改稿中“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的表述更全面地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林建华在发言中表示,第789条之一规定了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有关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该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等,不得危害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因为医学的科研、伦理道德不仅涉及到个人,还可能给人类带来长远影响。违背伦理道德不仅是对个人的伤害,还给人类整体带来风险。他建议,将不得违背伦理道德放在前面去讲,将应当遵循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生物医学的伦理规范作为一个整体要求来提出。(生物谷Bioon.com)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对英国生物银行参与者测序

基因君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deCODE genetics)已经与由政府、慈善团体、研究人员以及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与医疗保健公司组成的财团签署了一份协议,对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参与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将对英国生物银行所有50万名参与者的遗传密码进行完整测序,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宏大的单个测序计划之一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对英国生物银行参与者测序
Kari Stefansson, CEO of deCODE Genetics. deCODE genetics in Iceland has 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with a consortium of government, charity, researchers and world leading biopharmaceutical and healthcare companies to undertake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The project will allow the complete sequencing of the genetic code of all 500,000 participants in the UK Biobank. This challenging project represents the single most ambitious sequencing program ever undertaken in the world.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经与由政府、慈善团体、研究人员以及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与医疗保健公司组成的财团签署了一份协议,对英国生物银行的参与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英国生物银行拥有英国15年来不断完善的宝贵医学研究资源。此外,英国无私地对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放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堪称全球典范。

英国生物银行参与者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由基因解码公司与英国的Wellcome Sanger研究所共同完成,预计测序工作将于2021年夏季完成。该项目将大幅提升英国生物银行独有的丰富数据资源的价值,成为全球科学界可获取的重要资源,帮助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诊断、治疗和预防癌症和痴呆等改变人们生活的疾病。

大规模的测序项目给研究人员带来了不一样的挑战,尤其是在如何产生、存储和分析海量数据方面。基因解码公司已经针对这项极具挑战的项目发展了排序和分析能力。项目所产生的基因数据总量约等于5万亿页文本,数据还将与项目中每位参与者的临床和生活方式等详细数据结合起来。

安进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基因解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卡里-斯特凡松(Kari Stefansson)表示:“基因解码公司利用我们在冰岛开创的方法,牵头开展一项全球性疾病基因研究,有望将人类基因研究提升到全新水平。由于基因支持的药物开发计划成功的几率会提高一倍,因此我们的测序能力对于财团和广大的科学界来说,有助于识别和验证有潜力的药物标靶,从而治疗一些最具挑战性的疾病。”

基因解码公司简介

基因解码公司位于冰岛雷克雅末克,是人体基因组方面的全球领导者。基因解码公司利用独特的专长与种群资源,发现了数十种普通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了解疾病遗传学是为了使用这方面的信息来开发新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基因解码公司是安进公司(Amgen) (NASDAQ: AMGN)旗下全资子公司。

创新系统延长基因电路寿命 有望最大化溶瘤细菌的抗癌效力

基因君

创新系统延长基因电路寿命 有望最大化溶瘤细菌的抗癌效力
在过去二十年里,合成生物学家已经开发出复杂的基因电路来控制单个细胞的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系统不可避免地会由于导致失控突变的进化选择压力而失去功能。
现有解决方法包括将重组元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和使用质粒稳定元件,合成“杀伤开关”或合成氨基酸。虽然稳定元素可以延长作用时间,但是进化将不可避免地使稳定元素失效。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以让基因电路持续更长时间的新方法,他们称之为“石头剪刀布(rock-paper-scissors)”,其奥妙在于用另一个携带基因电路的细菌亚群“替换”一个携带基因电路的亚群,从而在保持电路运行的同时,重置突变时钟。该研究中使用的基因电路正是这个团队和其他团队正在积极开发的新型癌症疗法的电路之一。相关成果于9月6日发表在权威期刊Science上。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学和生物学教授Jeff Hasty说:“我们已经证明可以在不涉及对抗进化的情况下稳定基因电路。一旦我们停止在单个细胞层面上与进化作斗争,我们就会发现,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让一个代谢活跃的基因回路一直运行下去。”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博士生Michael Liao表示:“作为合成生物学家,我们的目标是开发基因电路,使我们能够利用微生物进行广泛的应用。
然而,今天的现实是,我们植入微生物的基因电路很容易因为进化而失效。无论是几天,几周,还是几个月,即使采用最好的电路稳定方法,这也只是时间问题。一旦你失去了基因电路的功能,你就别无他法,只能从头开始。我们的工作表明,还有另一条前进的道路,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如果新的方法可以针对生命系统进行优化,那么对许多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包括癌症治疗、生物修复以及有用蛋白质和化学成分的生物生产。
“石头剪刀布”
为了真正为突变时钟建立一个“重置按钮”,研究人员专注于微生物菌株之间的动态,而不是试图在单个细胞水平上保持选择压力。他们的群落级工程系统使用了三个大肠杆菌亚群和一个“石头剪刀布(rock-paper-scissors)”动力。这意味着“石头”菌株可以杀死“剪刀”菌株,但会被“布”菌株杀死。大多数已发表的工作倾向于关注在单细胞水平上起作用的稳定策略。虽然其中一些方法在特定的治疗环境中可能足够,但是进化决定了单细胞方法自然会在某些时候停止工作。然而,由于石头剪刀布(RPS)系统在群落层面起稳定作用,并且它也可以与其它作用于单个细胞的系统结合使用,因此它大大延长了基因电路的功能寿命。
在RPS系统的操纵下,三种细菌展开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斗争,瞧视频中那酷炫的红蓝绿光,每一个闪烁都代表着生命的终结或继续!研究人员使用微流体装置研究了种群的动态,这些装置允许不同亚种群之间的受控相互作用。他们还证明了在较大的体系中进行测试时,该系统是稳健的。
抗癌神器——同步裂解回路
在2016年发表在Nature的一篇论文中,由Hasty领导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合作,创造了一种“同步裂解回路(SLC)”,可用于释放由肿瘤内和周围积聚的细菌产生的抗癌药物。第一作者是当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在读研究生M. Omar Din和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Tal Danino(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Hasty、Din和Danino是GenCirq的联合创始人,GenCirq是一家寻求将这项及相关工作转移到临床的公司。最新发表在Science的研究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小组也将重点放在了同步裂解平台上。
【原理】由于“群体感应”功能也融入了基因电路,只有当定植到肿瘤的细菌达到阈值密度时,SLC被激活。激活导致同步裂解,其以循环方式控制遗传编码的治疗剂(抗癌药物)的局部释放。在裂解之后,大约10%没有受影响的细菌种群又开始增长。当种群密度再次达到临界阈值(更多的“群体感应”)时,又一次的药物释放被触发,这个由研究人员编码的SLC系统被再次启动。裂解起到维持低水平细菌的作用,以增强安全性。
今年7月, Tal Danino等人在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同步裂解技术可用于对小鼠肿瘤进行免疫治疗。
Hasty说:“据我所知,他们是第一个证明在治疗肿瘤中细菌药物的产生和递送可以改变免疫系统以攻击未治疗肿瘤的方法。结果令人着迷。“然而,挑战在于,这种杀死癌症的基因回路,以及合成生物学家创造的其他基因回路,最终在细菌中停止工作。罪魁祸首是由进化过程驱动的突变。Hasty说:“事实上,一些细菌肿瘤中自然生长,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基因工程,使它们在体内产生并提供治疗。但我们必须找到保持基因电路运转的方法。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展示了通过交换种群来保持电路运行的策略,这是合成生物学向前迈出的一大步。”目前的方法不限于本文的三菌株系统,例如,各个微生物群可以各自被编程以产生不同的药物,提供精确组合药物疗法治疗癌症的潜力。Hasty表示,下一步将是将该方法与标准稳定方法相结合,并证明该系统在活体动物模型中有效,“我们正在融合一个极其稳定的药物递送平台,对细菌疗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生物谷Bioon.com)
小编推荐会议  2019无锡国际生物医药论坛暨第九届Cell Death & Disease国际研讨会-新药研发

Genome Biol:DNA破裂或会重新调节癌症基因的控制机制

基因君

2019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理解介导癌症基因组中广泛DNA损伤的机制一直以来都是癌症研究人员非常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Genome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贝勒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基因组结构的变异或许能作为人类癌症中DNA甲基化改变(基因控制的一种形式)的一种特殊机制。

Genome Biol:DNA破裂或会重新调节癌症基因的控制机制

图片来源:NIH

文章中,研究人员收集了1400多个人类癌症的全基因组测序、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数据,他们发现,结构变异会不断改变DNA的甲基化,从而影响数百个基因的表达,这从总体上降低了癌症DNA甲基化的整体水平。研究者Chad Creighton教授说道,当基因组中一个部位的DNA片段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上时就会出现基因组结构的变异,因此,当对DNA片段进行测序后研究者就会发现来自两个DNA片段在基因组上会发生融合,这就会干扰DNA编码的遗传指令。

研究者分析了基因组结构变异对人类癌症中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他们对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和全基因组胰腺癌分析计划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包括贯穿整个基因组的分子改变,即包括多种癌细胞中的蛋白编码基因和调节区域,同时还以来自非癌变组织的相同信息作为研究对照。研究者发现,在相当一部分癌症类型中,基因组结构变异在改变DNA甲基化上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DNA甲基化是一种能控制基因表达的特殊方式,同时其也是表观基因组的一部分,表观基因组涉及对DNA的所有化学修饰,同时还与调节基因组中基因表达的蛋白直接相关。

研究者Creighton说道,在多种癌症类型中,甲基化的改变往往会以一种非随机的方式发生,这些基因中的一部分此前就发现与癌症有关,但研究者还鉴别出了一些此前认为与癌症并无关联的基因,一些基因可能会直接参与患者发病。总的来说,结构变异与DNA甲基化的整体水平下降有关。在癌症中,表观基因组会发生改变,而在当前研究中,结构变异就是改变表观基因组的一种重要机制。研究者认为,在不同的癌症中,特定癌症中存在的结构变异数量是并不相同的,一些癌症可能并不会发生很大改变,而有些癌症则会出现广泛的结构变异,这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根据癌症的结构变异程度对其进行有效分类。

相关分析还能为研究者提供其它信息,比如研究者就发现,携带高水平DNA改变的癌症往往趋向于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下降,这对于癌症免疫疗法的开发或许意义重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变异不仅在音符DNA序列错误上扮演关键角色,其还能在表观遗传学水平下影响DNA的表达,后期当研究者寻找癌症遗传诱因时,他们或许可以考虑一下结构变异对DNA甲基化的影响效应。(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Yiqun Zhang et al, Global impact of somatic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the DNA methylome of human cancers, Genome Biology (2019). DOI:10.1186/s13059-019-1818-9

健康一生

apasstour 医健游测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