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时代
就找基因君

Nature:重磅!首次利用CRISPR-Cas9对非分裂细胞进行基因编辑

基因君

Nature:重磅!首次利用CRISPR-Cas9对非分裂细胞进行基因编辑

2016年11月1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沙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编辑的圣杯—首次能够在基因组的靶位点上将DNA插入到非分裂细胞(non-dividing cell)中,其中非分裂细胞占成年器官和组织中的大多数。他们证实这种技术能够部分恢复失明的啮齿类动物的视觉反应。它将为基础研究和多种治疗视网膜疾病、心脏疾病和神经疾病等疾病的方法打开新的途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1月1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 vivo genome editing via CRISPR/Cas9 mediated homology-independent targeted integration”。

论文通信作者、沙克研究所基因表达实验室教授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说,“我们对我们发现的这项技术感到非常激动人心,这是因为它是我们之前不能够做到的。我们首次能够以未发生分裂的细胞为靶标,随心所欲地修饰它们的DNA。这项发现的可能应用是非常巨大的。”

在此之前,修饰DNA的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已最为有效地利用分裂细胞(dividing cell)的正常复制机制在这些细胞(如在皮肤或肠道中的那些细胞)当中在发挥作用。沙克研究所开发的这种新技术在将新的DNA整合到体外培养的分裂细胞中的效率比其他方法高10倍,使得它成为一种大有希望的用于研究和药物开发的工具。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技术首次代表着科学家们成功地将一种新的基因插入到不再发生分裂的成体细胞(如在眼睛、大脑、胰腺或心脏中的那些细胞)中准确的DNA位点上,从而为在这些细胞中进行治疗应用提供新的可能。

为了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瞄准一种被称作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NHEJ)的DNA修复细胞通路,其中NHEJ通过将发生常规断裂的DNA链末端重新连接在一起对断裂的DNA进行修复。他们将这个过程与现存的基因编辑技术组合使用,从而成功地将新的DNA插入到非分裂细胞中的精确位点上。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Izpisua Belmonte实验室资深研究员Keiichiro Suzuki说,“就对活的成年有机体的基因组进行基因编辑而言,利用这种NHEJ通路插入全新的DNA是革命性的。在此之前,没有人做到这一点。”

首次,研究人员对NHEJ通路进行优化,以便与CRISPR-Cas9进行组合使用,从而允许将DNA导入到基因组中非常准确的位点上。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定制的由一种核酸混合物组成的被称作同源非依赖性靶向整合(homology-independent targeted integration, HITI)的插入工具。他们随后利用一种惰性病毒将HITI携带的遗传指令运送到由人胚胎干细胞产生的神经元中。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Jun Wu说,“这是首次表明HITI可能在非分裂细胞中发挥作用。”基于获得的这种成就,研究人员随后成功地将这种遗传指令运送到成年小鼠的大脑中。最终,为了探究将HITI用于基因替换疗法中的可能性,他们在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一种遗传性的视网膜退化疾病,可导致人失明—的模式大鼠体内测试了这种技术。在这次,研究人员利用HITI将一种功能性的Mertk基因拷贝运送到3周大的大鼠的眼睛中,其中Mertk是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受到损伤的一种基因。当这些大鼠在8周大时,对它们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能够对光线作出反应,而且几项测试的结果表明它们的视网膜细胞发生愈合。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Reyna Hernandez-Benitez说,“我们能够改善这些失明大鼠的视力。这种早期的成功提示着这种技术是非常有希望的。”

研究人员的下一步将是改善HITI构建体的运送效率。正如所有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一样,获得足够的细胞来整入新的DNA是一大挑战。HITI技术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可适应于任何靶向基因组编辑系统,而不仅仅是CRISPR-Cas9。因此,随着这些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改善,HITI的有效性也将会得到改善。

Izpisua Belmonte说,“如今,我们有一种技术允许我们修饰非分裂细胞中的DNA,修复大脑、心脏和肝脏中发生断裂的基因。它允许我们首次能够想象一下治愈我们之前不能够治愈的疾病,这是激动人心的。”(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点击 获取授权 。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APP

In vivo genome editing via CRISPR/Cas9 mediated homology-independent targeted integration

Keiichiro Suzuki, Yuji Tsunekawa, Reyna Hernandez-Benitez, Jun Wu, Jie Zhu, Euiseok J. Kim, Fumiyuki Hatanaka, Mako Yamamoto, Toshikazu Araoka, Zhe Li, Masakazu Kurita, Tomoaki Hishida, Mo Li, Emi Aizawa, Shicheng Guo, Song Chen, April Goebl, Rupa Devi Soligalla, Jing Qu, Tingshuai Jiang, Xin Fu, Maryam Jafari, Concepcion Rodriguez Esteban, W. Travis Berggren, Jeronimo Lajara, Estrella Nuñez-Delicado, Pedro Guillen, Josep M. Campistol, Fumio Matsuzaki, Guang-Hui Liu, Pierre Magistretti, Kun Zhang, Edward M. Callaway, Kang Zhang & 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

doi:10.1038/nature20565

丙肝新药进展!艾伯维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ABT-493/ABT-530(G/P)8周治愈率高达97.5%

基因君

丙肝新药进展!艾伯维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ABT-493/ABT-530(G/P)8周治愈率高达97.5%

2016年11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生物技术巨头艾伯维(AbbVie)近日公布了该公司开发的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ABT-493/ABT-530(glecaprevir/pibrentasvir,G/P)8周方案治疗全部6种基因型(GT 1-6)丙肝的积极疗效数据。此次疗效数据来自于3个临床研究(ENDURANCE-1,ENDURANCE-3,SURVEYOR-2 (Part 4))的8周方案治疗组数据,涉及超过700例既往未接受治疗(初治)且无肝硬化的基因型1-6(GT 1-6)丙肝患者,数据显示,接受G/P治疗8周后,97.5%(n=693/711)的患者实现病毒学治愈(SVR12),病毒学失败率为1%(n=9/711)。安全性方面,在3个研究的8周治疗组中,未发生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0%)为头痛和疲劳,无临床相关的实验室异常(包括ALT变化)。

这也是艾伯维公布的G/P临床开发项目的首批数据。目前,该项目已接近完成,艾伯维已计划在2016年底向美国FDA、2017年初向欧盟及日本提交G/P的上市申请文件。

ABT-493/ABT-530(G/P,300mg/120mg)是一种全口服、每日一次、无利巴韦林、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开发用于全部6种基因型丙肝的治疗;其中,ABT-493(glecaprevir,G)是一种NS3/4A蛋白酶抑制剂,ABT-530(pibrentasvir,P)则是一种NS5A抑制剂。

今年10月初,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授予ABT-493/ABT-530(G/P)治疗基因型1丙型肝炎(GT1-HCV)的突破性药物资格,具体为既往接受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包括NS5A抑制剂和/或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GT1-HCV群体。

除了开发G/P之外,艾伯维目前也正在调查全口服丙肝鸡尾酒Viekirax+Exviera 8周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已公布的III期临床数据显示,Viekirax+Exviera 8周方案一线治疗基因型1b丙肝(GT1b-HCV)的治愈率(SVR12)达到了98%。

3个临床研究:

ENDURANCE-1研究在无肝硬化且既往未接受治疗(初治)或接受干扰素方案(pegIFN+/-RBV或SOF/RBV+/-pegIFN)未治愈的基因型1(GT 1)丙肝患者(包括HIV-1共感染者)中开展,调查了ABT-493/ABT-530(G/P)8周方案和12周方案的病毒学治愈率(SVR,持续病毒学应答)。

ENDURANCE-3研究在无肝硬化且既往未接受治疗(初治)基因型3(GT 3)丙肝患者中开展,比较了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ABT-493/ABT-530(G/P)8周方案和12周方案与百时美开发的丙肝鸡尾酒sofosbuvir/daclatasvir(SOF+DCV)12周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SURVEYOR-2(Part 4)是一个单组研究,在无肝硬化且既往未接受治疗(初治)或接受干扰素方案(pegIFN/SOF/RBV或pegIFN/SOF)未治愈的基因型2、4-6(GT2,GT4,GT5,GT6)丙肝患者中开展,调查了ABT-493/ABT-530(G/P)8周方案的病毒学治愈率(SVR,持续病毒学应答)。(基因宝jiyinbao.com)

详细的疗效数据如下表所示:

丙肝新药进展!艾伯维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ABT-493/ABT-530(G/P)8周治愈率高达97.5%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点击 获取授权 。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APP. 

原始出处:Eight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AbbVie’s Investigational, Pan-Genotypic Regimen of Glecaprevir/Pibrentasvir (G/P) Achieved High SVR Rates Across All Major Genotypes of Chronic Hepatitis C

AASLD 2016:艾伯维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G/P在伴有慢性肾病的丙肝群体中治愈率高达100%

基因君

AASLD 2016:艾伯维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G/P在伴有慢性肾病的丙肝群体中治愈率高达100%

2016年11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生物技术巨头艾伯维(AbbVie)近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AASLD 2016)上公布了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ABT-493/ABT-530(glecaprevir/pibrentasvir,G/P)III期临床研究EXPEDITION的疗效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单组、开放标签研究,入组了104例伴有严重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基因型1-6(GT 1-6)丙肝患者,其中85例(82%)在入组时正在接受透析治疗,20例(19%)伴有代偿性肝硬化,44例(42%)之前接受SOF/RBV或IFN/RBV+/-SOF治疗未能治愈,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为SVR12。

初步的意向治疗(intend-to-treat,ITT)分析显示,G/P 12周方案的病毒学治愈率(SVR12)达到了98%(n=102/104)。修正后的意向治疗(mITT)分析显示,G/P 12周方案的病毒学治愈率(SVR12)达到了100%(n=102/102)。mITT排除了因各种原因(病毒学失败除外)未能达到SVR的患者。安全性方面,大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最常报道的不良事件包括瘙痒、疲劳、恶心。经历严重不良事件的24%患者中,无一例被认为与G/P相关。4例(4%)严重不良事件导致G/P停药,1例在达到SVR4后因一次严重不良事件(脑内出血)死亡,均被认为与G/P无关。

此次公布的数据也是艾伯维G/P临床开发项目的最新数据,该数据显示,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G/P针对全部6种基因型丙肝治疗疗效均很高,包括伴有严重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者群体,同时该疗效与患者之前接受的治疗方案或是否伴有代偿性肝硬化均无关。

慢性丙型肝炎(HCV)在伴有严重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者群体中很常见,在世界的一些区域甚至达到了80%。在美国,大约有50万人同时患有慢性丙型肝炎(HCV)和慢性肾脏疾病(CKD)。有些伴有严重CKD的丙肝患者,尤其是基因型2和基因型3(GT2,GT3)患者,目前没有可用的直接作用抗病毒(DAAs)药物。在这类患者中,在开发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方面,仍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未获满足的医疗需求。

ABT-493/ABT-530(G/P,300mg/120mg)是一种全口服、每日一次、无利巴韦林、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开发用于全部6种基因型丙肝的治疗;其中,ABT-493(glecaprevir,G)是一种NS3/4A蛋白酶抑制剂,ABT-530(pibrentasvir,P)则是一种NS5A抑制剂。在美国,FDA于今年10月已授予ABT-493/ABT-530(G/P)治疗基因型1丙型肝炎(GT1-HCV)的突破性药物资格。

最近,艾伯维也公布了G/P临床开发项目中3个III期研究的8周方案疗效数据,该数据显示,G/P针对全部6种基因型(GT 1-6)丙肝的病毒学治愈率(SVR12)高达97.5%。(基因宝jiyinbao.com)

原始出处:AbbVie’s Investigational, Pan-Genotypic Regimen of Glecaprevir/Pibrentasvir (G/P) Shows High SVR Rate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再起波澜!20位学者联名在Protein Cell发表否定NgAgo基因编辑文章

基因君

再起波澜!20位学者联名在Protein Cell发表否定NgAgo基因编辑文章

双11晚上Cell Research那篇在斑马鱼里否定NgAgo基因编辑功能的文章发表才四天,国内另一份期刊Protein Cell(该杂志由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创办,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饶子和院士担任主编,副主编包括北京生科院院长康乐院士、副院长高福研究员、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主任许瑞明研究员,2010年创刊,最新IF:3.817)又迅速以Letter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Questions about NgAgo”的质疑文章,与Cell Research不同的是,这篇Protein Cell文章联合了国内外20名学者共同署名,他们分别是:美国NIH人类基因组研究所Shawn Burgess;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程临钊教授;温州医科大学谷峰教授;中山大学黄军就教授、松阳洲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志伟教授;UCLA林硕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李劲松研究员、周斌研究员;中科院北京动物所李卫研究员、王皓毅研究员;北大深圳研究院秦伟教授;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孙育杰研究员、魏文胜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吴强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晓群研究员;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熊敬维研究员;北大工学院席建忠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杨辉研究员;北京大学生科院张博教授(见下图)。本文通讯作者为:程临钊、林硕、魏文胜和王皓毅。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的具体参与者名单列在文后的Footnotes部分。

再起波澜!20位学者联名在Protein Cell发表否定NgAgo基因编辑文章

Cell Research的文章事实上并不是直接针对韩春雨NBT的文章进行反驳,该文并没有按照NBT文章里面的实验方法去重复。而Protein Cell这篇文章实际上是直接有针对性的对NBT里面的部分实验进行的重复,即选用韩春雨实验室提供的质粒针对相同的基因设计gDNA在293T进行实验。该文也针对韩春雨提到的“superb experimental skills”、NgAgo对支原体污染敏感和NBT图3中对外源转入的GFP抑制的实验做出了相应回应,实验结果也表明外源转入的GFP表达确实在共转NgAgo和gDNA后表达有下降,但是通过测序没有检测到任何DNA有被编辑,当然也提到这么多独立实验室进行重复实验细胞都被支原体污染是不现实的。

为了弄清楚所谓的“superb experimental skills”,这些联名署名的部分作者还派了一些学生亲自前往河北科大韩春雨的实验室参观学习,然而这些学生并没有被允许在韩的实验室操作相关实验

文章最后还提到了韩春雨引述Nature杂志8月9号David Cyranoski所写的一篇报道声称NgAgo的基因编辑功能被证实。然而,这所谓的证实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争论,而是应该用学术界通行的办法发表论文去说明。

总的来说,这篇Protein Cell的论文才是最具针对的性文章,直接驳斥了NgAgo的基因编辑功能,而且回应了很多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如果说Cell Research的论文只是在本不平静的水面掀起了一阵波澜,那么这篇Protein Cell文章有如齐天大圣在东海龙宫取走了定海神针。随着质疑的学术文章慢慢发表出来,相信NgAgo的真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生物谷Bioon.com)

美分离出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

基因君

美分离出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全球性小麦疾病,会造成作物产量急剧下降,每年给全球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据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克隆旨在消灭小麦赤霉病的抗性基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先进的小麦基因组测序技术分离出了具有广谱抗性的Fhb1基因,这一发现不仅对小麦赤霉病,而且对各种受到真菌病原体——禾谷镰刀菌感染的类似寄主植物的抗病防治,也将产生广泛影响。

禾谷镰刀菌产生的毒素使受感染的作物不适合人类和动物食用,这种农作物病害在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和南美洲大规模频繁流行。小麦赤霉病一直以来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中美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只在某几种特定中国本土作物中发现了抗性。

此次,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小麦基因组测序技术成功分离出了具有广谱抗性的Fhb1基因。研究人员表示,掌握了抗性的DNA来源后,抗性基因的复制进程将可在实验室中以更快的方式进行。一旦最终了解了基因的作用性质,此项发现还可用于控制其他镰刀菌引起的葫芦、西红柿、土豆等农作物的腐烂。

研究人员未来准备利用Fhb1克服由病原体造成的大量农作物病害,并将这种抗性通过育种、转基因、基因组编辑技术等进行优化后,转移到其他易感染镰刀菌的农作物中。 (生物谷Bioon.com)

相关会议推荐

美分离出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

2017生物样本库综合应用与发展论坛

会议时间:2017.1.06-2017.1.07     会议地点:上海

会议详情: http://www.bioon.com/z/2017biobanking/

新药物分子靶向经典癌基因或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基因君

新药物分子靶向经典癌基因或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2016年11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新研究首次报道了一种新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大多数三阴性乳腺癌。该研究发现一种叫做APR-246的新药物能够通过阻断一个驱动三阴性乳腺癌生长的突变基因发挥治疗作用。

最近几年大多数乳腺癌类型的治疗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三阴性乳腺癌仍然非常难以治疗。目前可以选择的治疗这类癌症的唯一一种药物疗法就是化疗。该工作的目的就在于找到一种治疗方法能够特意性抑制参与癌症生长的基因。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培养的癌细胞模型上检测了APR-246的作用效果。他们发现APR-246能够通过更正或中和一种突变的p53,进一步阻止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而p53基因的该突变在大约80%的三阴性乳腺癌中都会发生。基于该研究的结果,研究人员希望这种药物能够作为临床试验的一部分在三阴性乳腺癌病人身上得到检测。

“我决定进行三阴性乳腺癌研究是因为病人需要更好的靶向性更强的治疗方法,很显然这些工作需要有人去做。我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一大步,未来某天能够为三阴性乳腺癌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药物。”研究人员Naoise Synnott这样说道。

Duffy教授评论道:“如果实验室数据能够得到临床试验的证实,APR-246会是用于治疗这种乳腺癌的首个非化疗药物。”

另外一位William Gallagher教授补充说道:“在过去的20年里,类似 Herceptin这样的药物已经被发现可以用于靶向阻断参与一些乳腺癌生长的蛋白。但是至今还无法找到一种类似的药物可以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因此这项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基因宝jiyinbao.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点击 获取授权 。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APP.

新药物分子靶向经典癌基因或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DOI: 10.1002/ijc.30425 

Mutant p53: a novel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C. Synnott et al.

JACC:科学家发现特殊基因突变或可诱发罕见心脏病的发生

基因君

JACC:科学家发现特殊基因突变或可诱发罕见心脏病的发生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1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遗传突变或许和一种罕见的心肌疾病具有强烈的关联性;相关研究或为深入理解这种心肌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治疗这种心肌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者Teisha J. Rowland博士表示,目前有很多种心肌病都会诱发机体心力衰竭,因此这些心肌病不容小觑,文章中研究人员对355名有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机体中大约5000个基因进行了测序研究,旨在寻找诱发多种心肌病发生的遗传突变。Rowland说道,很多种心脏疾病都是由遗传因素所诱发,当出现遗传突变时疾病通常就会发生,而且很严重,而且往往会在个体较早的年龄时发生,因此对整个家族中个体DNA的分析研究或许就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到和疾病相关的特殊遗传突变。

研究者指出,多名患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的个体机体中往往存在名为Obscurin的基因突变,Obscurin蛋白是肌肉中肌节的一部分,而肌节则是横纹肌的基本单元,当肌肉收缩时横纹肌负责肌肉牵拉和滑行过程。当然这也包括心肌,如果Obscurin发生突变,其或许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随之而来就会引发很多机体健康问题。

如今研究人员发现基因Obscurin和罕见形式的遗传性心脏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被认为会在人类发育早期发生,因此研究者也非常感兴趣研究是否基因Obscurin突变会影响个体发育过程中心脏的形成。研究者认为后期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进一步对此证实,当然他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帮助改善科学家们对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这种疾病的理解。(基因宝jiyinbao.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更多资讯请下载 生物谷APP.

Obscurin Variants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Teisha J. Rowland, PhD, Sharon L. Graw, PhD, Mary E. Sweet, BA, Marta Gigli, MD, Matthew R.G. Taylor, MD, PhD, , Luisa Mestroni, MD

相关会议推荐

JACC:科学家发现特殊基因突变或可诱发罕见心脏病的发生

2016(第三届)健康管理产业峰会:慢病管理趋势新探讨

会议时间:2016.11.24-2016.11.25     会议地点:上海

会议详情: http://www.bioon.com/z/2016health/

2016年基因编辑市场将达6.08亿美元!“大玩家”都有谁?

基因君

2016年基因编辑市场将达6.08亿美元!“大玩家”都有谁?
近几年,“魔剪”CRISPR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基因编辑工具。上周,GEN网站发表了题为“User-Friendly Technology the Key to Gene-Editing’s Bloom”的报道,分析了近几年的基因编辑市场。文章称,2016年,基因编辑市场将达6.08亿美元。
基因编辑技术(包括ZFNs、TALENs和CRISPR-Cas9)在许多领域具有商业应用价值,如开发人类疾病治疗方案、开发新品种的植物和动物、改善用于研究的动物模型等。目前,一些基于基因编辑的项目正在不同的研发阶段,包括HIV/AIDS疗法、抗除草剂油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法、转基因大豆、基因编辑Bama猪和啮齿动物模型等。
基因编辑技术市场的关键“玩家”包括MilliporeSigma、赛默飞、Dharmacon、GeneCopoeia、GenScript、Horizon Discovery Group、OriGene、Transposagen和 ToolGen等。
据Kalorama Information估计,2016年,基因编辑工具、试剂、服务、模型和其它相关供应市场规模将达6.08亿美元。2014年,这一市场规模为2.34亿美元。随着新应用的发展以及相关项目的增加,这一市场在未来5年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基因编辑在开发疾病治疗方案和农业中应用的增加是该市场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2016年基因编辑市场将达6.08亿美元!“大玩家”都有谁?
Gene Editing Market 2014–2016.(tools, reagents, services, and supplies)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疾病治疗方案的开发吸引了众多公司的目光,相关项目也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包括拜耳、Biogen、Juno Therapeutics、诺华辉瑞、Regeneron制药在内的公司都有参与。一些公司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另一些是与小型公司进行合作。以下是部分案例:
拜耳 & CRISPR Therapeutics
5月17日,据拜耳官网消息,公司与ERS Genomics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ERS Genomics拥有从CRISPR先驱Emmanuelle Charpentier获得的CRISPR-Cas9基础的专利权。值得注意的是,这其实是拜耳与Charpentier达成的第二项交易。去年12月,拜耳与CRISPR Therapeutics(Charpentier与人联合创办的公司)宣布成立一家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血液疾病、失明和先天性心脏病新疗法的合资企业。
上个月,继Editas和Intellia之后,CRISPR Therapeutics宣布进行IPO,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公司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发行400万股票,募集总金额达5600万美元。据悉,此次IPO中,拜耳购买了250万股票。除拜耳外,CRISPR Therapeutics还获得了新基、GSK以及Vertex等巨头的支持。[详细]
诺华、Regeneron & Intellia Therapeutics
Intellia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4年,知识产权来自CRISPR先驱Jennifer Doudna,曾获得 Atlas Venture 和诺华的首轮融资。今年5月,Intellia IPO募得资金1.08亿美元。近两年,Intellia相继与诺华、Regeneron达成了合作。
Juno Therapeutics & Editas Medicine
张锋与人联合创办的Editas Medicine是首个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基因编辑股,IPO募资9440万美元。Editas背后的支持者包括Juno、比尔?盖茨等。
2016年基因编辑市场将达6.08亿美元!“大玩家”都有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与其它基因编辑工具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基于CRISPR-Cas9技术开发疾病治疗方案还落后于ZFNs 和TALENs。目前,还不清楚CRISPR技术能否适合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解决脱靶效应是提高CRISPR技术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挑战。在未来的几年,保持CRISPR技术的“优点”,克服它的“缺点”将成为研究的趋势。(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User-Friendly Technology the Key to Gene-Editing’s Bloom
CRISPR Therapeutics raises a $56M IPO, but patent battles, potential stock drops loom

Nature子刊:北大魏文胜、哈佛刘小乐课题组完成首次CRISPR lncRNA基因高通量功能筛选

基因君

CRISPR–Cas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其中就包括功能基因筛选。人们可以建立一个单链向导RNA(sgRNA)的库,用其中的sgRNA去靶向作用于多种基因的编码区域,然后再以所研究功能相关的目标表型对结果进行评估,从而找到与该功能相关的基因。

这一策略利用了细胞中倾向于产生差错DNA修复途径——非同源性末端接合(NHEJ),通过CRISPR–Cas系统在目标基因片段中制造DNA双链断裂,是细胞采用NHEJ进行修复,最终在原断裂位点留下插入/缺失突变。对于编码蛋白的基因,少数碱基对的加入或去除便可能带来移码突变、错义突变等严重影响蛋白正常功能的因素,最终反映在表型上。

Nature子刊:北大魏文胜、哈佛刘小乐课题组完成首次CRISPR lncRNA基因高通量功能筛选

NHEJ过程(图片来源:acsu.buffalo.edu)

然而,对于转录非编码RNA的基因来说,上述策略则难以用于功能筛选,因为仅有插入/缺失突变很可能并不能显着影响转录产物的表型。为此,人们需要制造影响更大的突变,比如基因中大片段的缺失,以造成可观察到的表型改变,而这样的突变可以通过配对向导RNA(pgRNA)来实现。CRISPR–Cas系统在两种分别靶向目标基因不同位点的gRNA的指导下,在同一基因中造成两处DNA双链断裂。在细胞对DNA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上述两个断裂点之间的基因片段可能会被“遗漏”,最终不会出现在修复完毕的基因中。

最近,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和哈佛大学刘小乐教授的联合团队基于上述策略,以慢病毒为载体构建出pgRNA库,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人源肝癌细胞系Huh7.5OC中的近700个癌症或其他疾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基因进行了功能筛选。这一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ure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

Nature子刊:北大魏文胜、哈佛刘小乐课题组完成首次CRISPR lncRNA基因高通量功能筛选

魏文胜教授(左)和刘小乐教授(右)(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官网)

研究者以细胞增殖为表型,采用MAGeCK算法对lncRNA基因敲除影响的显着性进行了分析,最终筛选出了43种和8种在敲除后分别抑制(即负向选择)和促进(即正向选择)细胞增殖的lncRNA基因。在接下来的验证性分析中,研究者选取了5种负向选择和4种正向选择lncRNA,在Huh7.5OC细胞中对其进行了敲除、回补、转录激活或抑制处理,结果均符合其对细胞增殖或存活等方面的影响。在上述9个lncRNA中,正向选择的LINC01087还被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分析。结果显示,LINC01087的敲除导致一系列肝癌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如FOS和FOSB等。

Nature子刊:北大魏文胜、哈佛刘小乐课题组完成首次CRISPR lncRNA基因高通量功能筛选

lncRNA基因功能筛选流程示意(图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上述lncRNA的影响很可能还不局限于肝癌。研究者们选取了15个对细胞增殖影响最显着的lncRNA,利用多个大型癌症数据库,分析了它们以及其他基因在五种癌症肿瘤中的表达,包括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结果显示,许多与负向选择lncRNA共表达的基因可促进RNA合成与细胞周期等过程;而许多与正向选择lncRNA共表达的基因则参与抑制上述过程。这与上述lncRNA对之前Huh7.5OC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相一致。

这一工作是首次采用基于pgRNA利用CRISPR–Cas系统对lncRNA基因的高通量功能筛选研究,其基本策略和方法可被用于对其他非编码RNA功能的分析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场景。(相关会议推荐

Nature子刊:北大魏文胜、哈佛刘小乐课题组完成首次CRISPR lncRNA基因高通量功能筛选 

2016(第三届)下一代测序发展论坛

会议时间:2016.11.17-2016.11.18     会议地点:上海

会议详情: http://www.bioon.com/z/2016ngs/

/news.bioon.com” target=”_blank”>基因宝jiyinbao.com)

PMF2017中美精准医疗合作发展论坛于上海圆满落幕

基因君

2017年6月22-23日,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和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股份有限公司(CDMC)联合主办,火石制造协办,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支持下PMF 2017中美精准医疗合作发展论坛在上海明捷万丽酒店容重召开。国内外知名发言人应邀出席,2天的会议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0名专业人事的参与。

应邀出席的嘉宾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崇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宁波长涛鹏兴董事长向德军,FDA 驻华办公室主任Leigh VERBOIS,赛默飞世尔中国区总裁Gianluca PETTITI,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张勤,罗氏诊断测序解决方案研发副总裁Lin WU,美国伯乐大中华区总经理刘旼,美国BD 公司标本分析前诊断部门大中华区高级经理於莉,安派科董事长、创始人俞昌,立迪生物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闻丹忆,至本医疗CEO王凯,苏博医学CEO冯鹤,丽宝生医(厦门)CEO 唐建翔,安可济CEO应康,领星生物CEO许强,惠每极致医疗CEO 屈伟,有劲生物CEO詹佳翰,明码云CTO孙洪业,其中碳云智能、近岸生物、美国优瑞科、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药物创制产业化开发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307 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上海胸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儿童医院、中国医药城等企业代表出席本次大会,并作精彩发言。

新浪医药新闻、海上名医、网易健康、小桔灯、生物谷、39健康、艾兰博曼医学网、生物探索、转化医学网、基因谷、基因宝、易企说、药源网、中国生物器材网、艾兰博曼医学网、医生集团、医谷、人民医生网、医学教育网、上海信息化杂志、来宝网、云汇通、产业通、卓创资讯等30多家媒体纷纷报道本次大会,第六直播间、凤凰健康对大会进行现场直播,吸引20,000行业同仁在线同步观看。组委会为众多嘉宾与行业媒体建立起沟通桥梁,在现场为双方引荐并安排多场专访。

22日的全体大会主要围绕“中美精准医疗政策解析”、“细胞治疗的发展前景”和”个性化药物研发与应用“这三个主题进行阐述探讨,共有14位演讲嘉宾进行了演讲和小组讨论。同时,上午时段举行了”2017中美精准医疗颁奖盛典,共颁发了6个奖项。参会嘉宾表示,演讲内容干货满满,参会嘉宾质量之高,商务匹配度之大,也是行业内不可多得的一大盛会,好评如潮,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对本次大会给予高度赞赏和感谢!

23日“肿瘤个性化治疗临床经验分享”、“生物大数据&医院信息化”、“测序&体外诊断”和“精准医疗创投项目路演会”四大平行分论坛如期举行。各参会代表选择了最感兴趣的话题论坛,并与演讲嘉宾交流观点想法,建立联系。21位行业顶尖演讲嘉宾各抒己见,10大项目齐现路演分论坛,资本公司纷纷追逐叫好。

作为精准医疗行业盛会,参会的企业来自测序服务公司、科研院校、医疗大数据公司、金融投资机构、肿瘤早筛企业、行业媒体等的技术、产品、投资和人才在这里建立联系、交流思想、达成合作,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自美国2015 年宣布精准医疗计划以来,精准医疗迅速成为全球医疗界热议和关注的焦点。

目前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已突破600 亿美元,2015-2020 年期间增速可达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 至4 倍。美国作为发起国,拥有高度发达的医疗产业带动医疗技术创新,“精准医疗项目”伊始,美国政府便投入2.15 亿美元。中国作为精准医疗主力推动国之一,也不断加大了对精准医疗的支持力度:精准医疗计划已被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部计划在2030 年前投入600 亿元推动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的利好、资本市场的青睐、医疗科技的创新为精准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这一届大会举办非常成功,不仅为相关的企业提供平台进行分享与商业传播,同时为到场嘉宾带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与演讲嘉宾深入探讨学术干货的机会。

大会特别鸣谢:赛默飞世尔中国、明码生物(药明康德集团)、安派科、至本医疗科技、eppendorf、R&S、壹基因、伯豪生物、有劲生物对本届大会的大力支持。

 

组委会再次感谢所有参会嘉宾及企业,期待下次再见!

健康一生

apasstour 医健游测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