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时代
就找基因君

NICE批准吉利德泛基因型丙型肝炎药物Epclusa

基因君

NICE批准吉利德泛基因型丙型肝炎药物Epclusa

近日,NICE批准吉利德(Gilead)公司的泛基因型丙型肝炎药物Epclusa,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被NHS常规使用。

草案指南支持使用该药治疗所有类型的丙型肝炎(HCV)。经过试验表明,Epclusa拥有89%以上的高治愈率。

Epclusa是核苷类似物聚合酶抑制剂索非布韦(sofosbuvir,SOF/VEL,批准为 Sovaldi)联合泛基因型NS5A的抑制剂velpatasvir,为每日一次的固定剂量组合。并且Epclusa是第一个治疗基因型1-6慢性丙型肝炎成年患者的全口服单片剂方案。

Epclusa也是第一个在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基因型2和3丙肝患者的单片剂方案,并且不需要联用可能引起副作用利巴韦林(ribavirin)。但医生可以考虑增加RBV治疗患有代偿性肝硬化的基因型3丙肝患者。

这是一个受欢迎的决定。NICE卫生技术评估中心主任Carole Longson教授说:“目前市面上其他的药物只治疗特定基因型丙肝,并且如果这些药物联用早期抗病毒药物,可引起有害的副作用。我们对索非布韦-velpatasvir的积极推荐,意味着使用更耐受的治疗方案治疗所有丙肝患者成为可能。”

一个12周疗程的Epclusa市场价为38980英镑,如果联用利巴韦林,费用大约为40000英镑。然而,Gilead公司已同意以保密的折扣向NHS提供药物以提高药物的成本效益。

据最近的一份政府报告显示,英国估计有21400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物谷Bioon.com)

基因疗法有望治愈儿童糖尿病

基因君

 基因疗法有望治愈儿童糖尿病

从广东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两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赵子建、李芳红领军的团队,通过基因治疗技术,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实现了胰岛再生,阻止自身免疫系统对胰岛的攻击,逆转了发病进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临床研究顶尖权威期刊《临床检查杂志》上,引起业界关注。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并摧毁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而且,一旦进入发病进程就无法逆转,病人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并要经常监控血糖。目前,还没有药物或技术可控制自身免疫并促使胰岛细胞再生,以达到逆转自身免疫进程并治愈糖尿病的目标。

该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表达一种特异的酶,可以使得小鼠体内产生大量欧米茄-3脂肪酸EPA和DHA。结果显示,这种新疗法矫正了自身免疫系统失衡,逆转了1型糖尿病的发展进程。血液中的胰岛素回归到正常水平,血糖也降低到正常范围,胰腺中还出现大量新生的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

赵子建表示,这是第一次通过单一的治疗技术在控制和逆转自身免疫系统失衡的同时,促进了胰岛细胞新生。新疗法还可能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一些自身免疫失调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研究人员将开始对这项技术开展临床前安全评估,预期在未来几年进入临床试验。(生物谷Bioon.com)

基因疗法有望治愈儿童糖尿病

基因君

 基因疗法有望治愈儿童糖尿病

从广东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两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赵子建、李芳红领军的团队,通过基因治疗技术,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实现了胰岛再生,阻止自身免疫系统对胰岛的攻击,逆转了发病进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临床研究顶尖权威期刊《临床检查杂志》上,引起业界关注。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并摧毁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而且,一旦进入发病进程就无法逆转,病人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并要经常监控血糖。目前,还没有药物或技术可控制自身免疫并促使胰岛细胞再生,以达到逆转自身免疫进程并治愈糖尿病的目标。

该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表达一种特异的酶,可以使得小鼠体内产生大量欧米茄-3脂肪酸EPA和DHA。结果显示,这种新疗法矫正了自身免疫系统失衡,逆转了1型糖尿病的发展进程。血液中的胰岛素回归到正常水平,血糖也降低到正常范围,胰腺中还出现大量新生的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

赵子建表示,这是第一次通过单一的治疗技术在控制和逆转自身免疫系统失衡的同时,促进了胰岛细胞新生。新疗法还可能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一些自身免疫失调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研究人员将开始对这项技术开展临床前安全评估,预期在未来几年进入临床试验。(生物谷Bioon.com)

Nature:癌前基因组图谱计划或将开启 科学家将实现对肿瘤实时追踪

基因君

Nature:癌前基因组图谱计划或将开启 科学家将实现对肿瘤实时追踪

图片摘自:Garo/Phanie/Science Photo Library

2017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对成千上万个癌症基因组测序的全球数据库正在不断膨胀,有些科学家就认为,我们应当将目光转移到研究“青春期”时期肿瘤的DNA,即在肿瘤癌变之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近日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度会议(AACR)上,研究人员就讨论了如何对癌变前期病变组织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而这些组织的异常生长有时就会进展成为成熟的癌症,相关研究结果就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帮助开发一些新型疗法来阻断癌症发生恶性病变。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Elizabeth Jaffee表示,这项研究计划已经列入到了未来癌症研究计划清单几乎最顶端的位置上了,这也是我们开始对癌症研究领域进行完全研究的一项计划。当然这个想法还是下一个癌症“大科学”研究项目中的一个计划,同时该计划还能够借鉴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的研究策略。

但这种新型的癌前基因组图谱计划将会随着时间推移对癌症的进展进行研究,从理论上来讲其包含了相同肿瘤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多个“快照”信息,研究人员也能够以此来确定什么样的改变会使得肿瘤越过临界点而恶性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行“快照”拍摄

目前很多个人实验室已经接受了这一概念,波士顿大学的胸肺科医生Avrum Spira一直通过对患者气管中癌前损伤的组织样本进行测序来研究肺癌的起源,他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就会进行活组织样本的采集。肺癌似乎一直是序列时间方法的一个逻辑试验场,其也是全球引发癌症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研究人员往往很晚才能够检测出患者的肺癌,如今随着测序技术的进展,或许就为研究人员进行其它类型癌症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来自匹兹堡大学从事癌症预防的研究人员Thomas Kensler阐述了他们最近在甲状腺癌上研究的进展,研究者开发出了新型的遗传测试手段来区分哪些肿瘤需要采取疗法进行治疗,并不是每一块甲状腺肿块都会进展成为癌症。在AACR会议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Rafael Bejar提出了扩展模型研究的想法,其中包括一些诸如白血病等的液体肿瘤;正常的血液是由很多干细胞衍生而来,而且遗传测序技术也能够将血细胞同其衍生血细胞的干细胞相匹配,因此如果一种血液检测手段能够揭示一个谱系的干细胞能够开始接管一个群体发挥功能时,这或许就是癌症的早期征兆,进行随后的监测或许也能够阐明疾病的进展情况。

如果进行联合协调的研究就能够明显增强单一计划的影响力和效果,去年9月份,研究人员提倡开启美国癌症月球探测计划,这一计划目的是在未来5年里使得癌症研究的进展加倍,其中就包括癌前基因组研究计划;如今这项计划已于3月底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会议进行讨论,而且其还将会在6月份的一次会议上继续进行讨论。

提倡这项研究计划的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研究团体所需要的就是能够得到一定的财力支持使得改计划从概念成功过渡到现实中去,当然这需要研究人员很大的研究热情,而且人们也要满怀信心大步往前走。(基因宝jiyinbao.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个人转发,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生物谷”,商业授权请联系我们 。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 app.

原始出处:

Hunt for cancer ‘tipping point’ heats up

Databases worldwide are rapidly swelling with the sequences of thousands of cancer genomes. Now, some scientists are advocating that researchers shift their focus back in time: to study the DNA of tumours in their adolescence, before they commit to being cancerous.

At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annual meeting in Washington DC, researchers gathered on 2 April to discuss the growing call to sequence the genomes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 abnormal growths that sometimes progress into full-blown cancers. The results could help researchers to determine which tumours warrant treatment and could aid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ies to block cancers on the path to malignancy.

It is a project that is now near the top of the cancer research wish list, says oncologist Elizabeth Jaffee of the Sidney Kimmel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Baltimore, Maryland. “This is something that has really taken off throughout the cancer community,” she says.

The idea could be one of the next ‘big science’ projects for cancer. The idea is to borrow some tactics — such as coordination among scientists and sequencing centres —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one of the first and biggest cancer genome efforts, which characterized the genomes of 33 cancers using samples from more than 11,000 people.

But the new ‘Pre-Cancer’ Genome Atlas would also study cancers over time. It would ideally include multiple snapshots of the same tumour as it developed, in the hope that researchers will be able to determine what changes pushed it across a tipping point to become cancerous.

Nature:癌前基因组图谱计划或将开启 科学家将实现对肿瘤实时追踪

基因君

Nature:癌前基因组图谱计划或将开启 科学家将实现对肿瘤实时追踪

图片摘自:Garo/Phanie/Science Photo Library

2017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对成千上万个癌症基因组测序的全球数据库正在不断膨胀,有些科学家就认为,我们应当将目光转移到研究“青春期”时期肿瘤的DNA,即在肿瘤癌变之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近日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度会议(AACR)上,研究人员就讨论了如何对癌变前期病变组织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而这些组织的异常生长有时就会进展成为成熟的癌症,相关研究结果就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帮助开发一些新型疗法来阻断癌症发生恶性病变。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Elizabeth Jaffee表示,这项研究计划已经列入到了未来癌症研究计划清单几乎最顶端的位置上了,这也是我们开始对癌症研究领域进行完全研究的一项计划。当然这个想法还是下一个癌症“大科学”研究项目中的一个计划,同时该计划还能够借鉴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的研究策略。

但这种新型的癌前基因组图谱计划将会随着时间推移对癌症的进展进行研究,从理论上来讲其包含了相同肿瘤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多个“快照”信息,研究人员也能够以此来确定什么样的改变会使得肿瘤越过临界点而恶性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行“快照”拍摄

目前很多个人实验室已经接受了这一概念,波士顿大学的胸肺科医生Avrum Spira一直通过对患者气管中癌前损伤的组织样本进行测序来研究肺癌的起源,他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就会进行活组织样本的采集。肺癌似乎一直是序列时间方法的一个逻辑试验场,其也是全球引发癌症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研究人员往往很晚才能够检测出患者的肺癌,如今随着测序技术的进展,或许就为研究人员进行其它类型癌症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来自匹兹堡大学从事癌症预防的研究人员Thomas Kensler阐述了他们最近在甲状腺癌上研究的进展,研究者开发出了新型的遗传测试手段来区分哪些肿瘤需要采取疗法进行治疗,并不是每一块甲状腺肿块都会进展成为癌症。在AACR会议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Rafael Bejar提出了扩展模型研究的想法,其中包括一些诸如白血病等的液体肿瘤;正常的血液是由很多干细胞衍生而来,而且遗传测序技术也能够将血细胞同其衍生血细胞的干细胞相匹配,因此如果一种血液检测手段能够揭示一个谱系的干细胞能够开始接管一个群体发挥功能时,这或许就是癌症的早期征兆,进行随后的监测或许也能够阐明疾病的进展情况。

如果进行联合协调的研究就能够明显增强单一计划的影响力和效果,去年9月份,研究人员提倡开启美国癌症月球探测计划,这一计划目的是在未来5年里使得癌症研究的进展加倍,其中就包括癌前基因组研究计划;如今这项计划已于3月底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会议进行讨论,而且其还将会在6月份的一次会议上继续进行讨论。

提倡这项研究计划的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研究团体所需要的就是能够得到一定的财力支持使得改计划从概念成功过渡到现实中去,当然这需要研究人员很大的研究热情,而且人们也要满怀信心大步往前走。(基因宝jiyinbao.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个人转发,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生物谷”,商业授权请联系我们 。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 app.

原始出处:

Hunt for cancer ‘tipping point’ heats up

Databases worldwide are rapidly swelling with the sequences of thousands of cancer genomes. Now, some scientists are advocating that researchers shift their focus back in time: to study the DNA of tumours in their adolescence, before they commit to being cancerous.

At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annual meeting in Washington DC, researchers gathered on 2 April to discuss the growing call to sequence the genomes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 abnormal growths that sometimes progress into full-blown cancers. The results could help researchers to determine which tumours warrant treatment and could aid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ies to block cancers on the path to malignancy.

It is a project that is now near the top of the cancer research wish list, says oncologist Elizabeth Jaffee of the Sidney Kimmel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Baltimore, Maryland. “This is something that has really taken off throughout the cancer community,” she says.

The idea could be one of the next ‘big science’ projects for cancer. The idea is to borrow some tactics — such as coordination among scientists and sequencing centres —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one of the first and biggest cancer genome efforts, which characterized the genomes of 33 cancers using samples from more than 11,000 people.

But the new ‘Pre-Cancer’ Genome Atlas would also study cancers over time. It would ideally include multiple snapshots of the same tumour as it developed, in the hope that researchers will be able to determine what changes pushed it across a tipping point to become cancerous.

一定要知道的基因检测那些事儿

基因君

肺癌是中国第一大癌症,每年新发病例超过70万。如果患者确诊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80%~85%),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应该考虑基因检测。

一定要知道的基因检测那些事儿

一定要知道的基因检测那些事儿

一定要知道的基因检测那些事儿

一定要知道的基因检测那些事儿

Cell:“夜猫子”也是一种病 罪魁祸首竟是基因突变!

基因君

Cell:“夜猫子”也是一种病 罪魁祸首竟是基因突变!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2017年4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晚上你是一个夜猫子,那么早晨对你来讲或许就是一个恶魔了,这是你或许就要怪罪一个基因突变了;日前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洛克斐勒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RY1基因的突变会减缓机体的昼夜节律钟(生物钟),正常的生物钟会告诉我们晚上何时睡觉,早上何时醒来,而携带“夜猫子”突变基因(CRY1基因)的个体或许拥有比大多数人都要长的生物钟,这就会使其保持清醒的时间较长。

研究者Michael W. Young表示,相比在单一家族中所发现的和睡眠障碍相关的基因突变而言,CRY1基因的突变是一种相当有效基因改变,本文研究中我们就发现,在某些人群中,CRY1基因的突变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为1/75。

如何诊断夜猫子

据美国CDC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有大约5000万至7000万美国成年人都患有睡眠或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和发作性睡病等多种状况都会促进人们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和抑郁症。自我归类为夜猫子型的人群通常都会被诊断为睡眠相位后移综合症(DSPD),患者的24小时醒睡周期会延迟,这就是其在正常人睡眠的时候还会处于非常有精力的状态。睡得晚往往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很多DSPD患者都会在其机体告诉他们应该按时工作或上学之前迫使他们醒来,而这不仅会影响个体在夜间失眠,也会使其在白天变得更加疲惫。

不同步的睡眠周期

研究者Young及其同事已经对机体生物钟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同时他们也鉴别出了能够维持果蝇、人类以及其它动物保持时间计划的一系列基因;为了寻找是否已知的生物钟基因所发生的突变和DSPD直接相关,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调查了所研究对象白天、吃饭以及睡眠时间等多个线索,同时还从每个人机体中收集了皮肤细胞。当被置于自由环境中时,很多人都会遵循一种大约24小时的醒睡周期,然而让研究人员非常感兴趣的是,DSPD受试者不仅会睡得很晚,而且其醒睡周期会延长30分钟,此外,其机体中随着生物钟而引发的机体温度和激素(褪黑激素)的改变也会被延迟,研究者Young说道,在大部分人机体中,褪黑激素的水平会在晚上9点或10点开始升高,而在DSPD患者机体中直到凌晨2点或3点该激素的水平还不会上升。

病人或许会为研究指明方向

当研究人员对DSPD患者机体中的DNA进行检测时,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CRY1的基因突变,该基因能够参与机体生物钟的调节;在健康人群的生物钟里,每隔24小时一系列基因都会被开启/关闭,正常情况下,CRY1所表达的蛋白主要负责抑制部分生物钟循环中的基因,研究者发现,DSPD患者机体中突变的CRY1所制造的蛋白质要比平常情况下更为活跃,从而就会使得其它时钟基因的关闭时间会持续一段时间。

随后研究人员转向在全世界的大型遗传学数据库中进行搜寻来确定CRY1突变的流行情况,在与土耳其研究人员的合作下,他们首次鉴别出了很多携带CRY1突变不相关的家庭以及多个土耳其人群,当同这些人群接触并且给予其一些干预措施以及发放调查问卷后,研究者证实,38名携带CRY1突变的个体的睡眠行为已经发生了改变。

挑灯夜战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检测CRY1突变会让DSPD患者收益,研究者Patke说道,寻找出引发夜猫子的原因似乎并不会立马帮助解决问题,但我们并不是不能够想象,未来我们或许能够开发出一种药物来帮助治疗这种状况。如今很多DSPD患者都能够控制自身的睡眠周期,他们会比机体所告知的时间要早一些入睡。

未来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是否CRY1突变能够影响DSPD患者机体的代谢周期,如今我们知道人类的生物钟不仅能够调节睡眠,还能够帮助调节饥饿和机体代谢物及激素的水平。(基因宝jiyinbao.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个人转发,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生物谷”,商业授权请联系我们 。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 app.

原始出处:

Alina Patke, Patricia J. Murphy, Onur Emre Onat, et al. Mutation of the Human Circadian Clock Gene CRY1 in Familial 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Cell (2017), DOI: 10.1016/j.cell.2017.03.027.

跑起来吧!新研究发现耐力训练可以改变基因活性

基因君

跑起来吧!新研究发现耐力训练可以改变基因活性

2016年9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耐力训练能够改变许多基因的活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上。

常规的耐力训练对健康有益,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及其他健康问题。但是科学家们对于分子水平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还不是特别清楚。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耐力训练前后肌肉组织中RNA的变化情况。他们发现与2600个基因有关的大约3400个RNA转录本发生了变化从而应答耐力训练。这项研究得到的一个重要提示就是训练可以诱导相同的基因增加一个RNA转录本的合成,减少另一个转录本的合成。据研究人员介绍,这意味着锻炼可能导致基因发生功能上的变化,比如对一些特定蛋白变体的合成超过其他的变体。

这项研究共包含23名参与者,研究人员为他们制定了特殊的运动项目,保证参与者的一条腿活动,另外一条腿静止,并在训练前后采集肌肉样本。经过9个月的休息时间,他们再以相同的方式同时锻炼两条腿,从双腿采集肌肉样本。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希望找到之前训练留下的任何影响,也就是一种肌肉记忆,看看这种肌肉记忆是否会影响对重复训练的应答情况。”

他们发现在之前训练过的腿上发生的基因活性变化在锻炼继续之后不再存在。但是在第二训练阶段开始之后之前训练过和未训练过的腿对重复训练的应答多少有点不同,表明锻炼会留下其他持续的影响。

这项研究对于理解肌肉如何运作以及如何适应耐力训练非常重要。从长远来讲,为预防心血管疾病,为那些无法运动的人开发新的更加精准的药物提供了可能。(基因宝jiyinbao.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点击 获取授权 。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APP. 

DOI: 10.1371/journal.pgen.1006294 

The Impact of Endurance Training on Human Skeletal Muscle Memory, Global Isoform Expression and Novel Transcripts

Maléne E Lindholm, Stefania Giacomello, Beata Werne Solnestam, Helene Fischer, Mikael Huss, Sanela Kjellqvist, Carl Johan Sundberg

Science:发现一类新的巨病毒携带着有史以来最多的蛋白翻译相关基因

基因君

Science:发现一类新的巨病毒携带着有史以来最多的蛋白翻译相关基因
巨病毒获得来自不同真核生物宿主细胞中的基因。图片来自Ella Maru studio。

2017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病毒在地球上广泛地存在。据估计,它们的数量是1031,是该星球上细菌数量的10倍,而且这一数字比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还要多。巨病毒(giant virus)的 特征具有异乎寻常大的基因组和病毒颗粒(包围着病毒的遗传物质)。它们能够编码几种潜在地参与蛋白生物合成的基因,这一独特的特征已让人们针对它们的起源提出不同的假说。不过, 在发现一组新的具有比之前已知的任何其他病毒更加完整的翻译复合体基因的巨病毒之后,来自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和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这组巨病毒(被称作Klosneuvirus)显著地增加了我们对病毒进化的理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4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iant viruses with an expanded complement of translation system components”。

据预测,Klosneuvirus的宿主是原生生物(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尽管迄今为止它们对原生生物的直接影响仍不清楚,但是它们被认为对这些有助调节地球上的生物地质化学循环的原生生物 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NIH进化与计算生物学家Eugene Koonin说,“这一发现让我们对病毒进化获得新的认识,极大地扩大了我们对病毒在它们的进化期间能够捕获多少必需的宿主基因的理解 。鉴于蛋白合成是细胞生命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这就表明这些新的巨病毒要比之前观察到的任何病毒更加类似于细胞。”

自从2003年,科学家们已对巨病毒着迷。2003年,在Didier Raoult的领导下,一个法国生物学家小组发现了巨病毒Mimivirus。从那以后,少量的其他巨病毒也被发现。对这些巨病毒而言, 它们的独特能力在于它们编码参与翻译的蛋白(典型地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这让科学家们对巨病毒起源产生兴趣。之后,两种进化假设出现了。一种假设指出巨病毒由一种古老的细胞( 可能是来自灭绝的生物第四域的一种细胞,现有的生物分类是三域系统:古生菌、细菌和真核生物)进化而来。另一种假设指出巨病毒起源自较小的病毒。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JGI微生物基因组学项目负责人Tanja Woyke认为,Klosneuvirus的发现支持后面的一种假设。她说,“在这种假说中,较小的病毒感染不同的真核生物宿主,在较长的时 间内通过分次捕获,获得来自独立来源的编码翻译复合体蛋白组分的基因。”

乍看之下,巨病毒Klosneuvirus中的这套“细胞”基因似乎具有一种相同的起源,但是当详细地分析这些基因时,这些研究人员观察到它们来自不同的宿主。从他们构建出的进化树来看,他们注意到这些基因是这组巨病毒在它们的不同进化阶段逐渐获得的。这些来自Klosneuvirus的基因含有19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共有20种)特异性的氨酰-tRNA酶,20多种tRNA、一系列翻译因子和tRNA修饰酶。这对所有病毒(包括之前已知的巨病毒)而言,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发现。

Science:发现一类新的巨病毒携带着有史以来最多的蛋白翻译相关基因
巨病毒获得来自其他有机体中的基因。图片来自Carla Schaffer/AAAS 。

Woyke 和JGI博士后研究员Frederik Schulz在分析来自奥地利克洛斯特新堡(Klosterneuburg)小镇上的一个废水处理厂样品中的微菌落序列数据时,发现了巨病毒Klosneuvirus。这种数据 是JGI社会科学项目(Community Science Program, CSP)关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硝化细菌多样性时产生的。Woyke说,“我们曾期待在微菌落序列数据中获得硝化细菌的基因组序列。发现一种巨病毒基因组将这个项目带往一种意料之外的但又激动人心的全新方向。”

当Schulz注意到这些宏基因组(所有微生物群体基因组的总和)中的几种来自病毒时,他和Woyke开展分析以便确定它们的来源。他们发现这组Klosneuvirus巨病毒来自一种新的病毒家族。巨 病毒Mimivirus也属于这个病毒家族。

Schulz说,“分析容纳着上千种宏基因组的JCI整合微生物基因组与微生物组(Integrated Microbial Genomes & Microbiomes)系统中的序列数据,允许我们发现Klosneuvirus的进化亲缘关 系。”他注意到尽管Klosneuvirus的宏基因组发现有助解答重要的进化问题,但是它们的翻译系统的确切生物学功能仍然是不清楚的。要解答这一点,至少需要将这组巨病毒在实验室中与它 们的宿主一起培养。

Koonin认为在宏基因组数据中,还有更多的巨病毒等待人们去发现。他说,“我非常自信的是,巨病毒基因组大小的当前记录将会被打破。我们将看到巨病毒世界中真正的巨无霸。”(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个 人转发,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生物谷”,商业授权请联系我们 。更多资讯请下载 生物谷 app.

原始出处:

Frederik Schulz, Natalya Yutin, Natalia N. Ivanova et al. Giant viruses with an expanded complement of translation system components. Science, 07 Apr 2017, 356(6333):82-85, doi:10.1126/science.aal4657

重磅!吉利德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疗法Epclusa获英国NICE批准

基因君

重磅!吉利德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疗法Epclusa获英国NICE批准

2016年9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近日,吉利德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疗法Epclusa在英国监管方面收获重大利好消息,英国NICE发布指南,批准该药物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患者中使用。

Epclusa在今年六月份被FDA批准,用于全部6种基因型丙肝,而在七月份,该药物也毫无悬念地拿下了欧洲的批文。

Epclusa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口服、泛基因型、单一片剂的丙肝治疗方案,该药同时也是吉利德开发的第3款基于sofosbuvir(索非布韦)的丙肝治疗药物。此外,Epclusa也是获批治疗基因型2和基因型3丙肝的首个单一片剂方案(不需要联合利巴韦林)。Epclusa的获批,标志着丙肝临床治疗的重大进步。

Epclusa(sof/vel,400mg/100mg)是一种日服一次的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疗法,开发用于全部6种基因型(GT-1,-2,-3,-4,-5,-6)丙肝患者的治疗。该鸡尾酒由吉利德已上市的丙肝明星药Sovaldi(sofosbuvir)和另一种抗病毒药物velpatasvir组成。其中,sofosbuvir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聚合酶抑制剂,velpatasvir则是一种泛基因型NS5A抑制剂。

NICE医疗技术评估委员会负责人Carole Longson表示,过去的丙肝药物只能针对某种特定的基因型,并且需要联合其它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有时还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副反应。这次NICE支持Epclusa的使用,意味着任何一种丙肝病毒基因型的患者都能有统一的治疗方案,降低了治疗的复杂性,提升了治疗效果。

然而,Epclusa的价格并不便宜,12周治疗的费用为38980英镑,联合ribavirin治疗的费用达到了4万英镑。不过吉利德已经和NICE达成了保密的折扣协议。据估计,英国的丙肝患者约有21.4万。(基因宝jiyinbao.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点击 获取授权 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APP.

原始出处:NICE clears Gilead’s pan-genotypic hep C drug Epclusa

健康一生

apasstour 医健游测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