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时代
就找基因君

PNAS:不同患者的机体基因组或会影响基因编辑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因君

2017年1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开始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了,研究人员能利用CRISPR-Cas9和其它技术来直接对人类机体细胞的DNA进行编辑,多项临床试验都处于招募受试者或计划阶段;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及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发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或许会削弱基因编辑产生的效率,在更罕见的情况下或许会造成潜在的危险的“脱靶”效应。

PNAS:不同患者的机体基因组或会影响基因编辑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图片来源: Lessard S; et al

本文研究增加了一些新证据,即基因编辑或许需要适应每个病人的基因组,从而才能够确保被靶向作用的基因或附近DNA序列中不会出现突变。医学博士Stuart Orkin说道,人类的DNA序列并不相同,而且被认为是“正常”的DNA序列或许也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差异;在设计治疗性编辑的靶向系统时我们推荐需要将常见的变异考虑在内,同时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减少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

文章中,研究者对此前已经发布的7444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基于研究人员比较感兴趣通过基因编辑来改变的30个疾病相关的DNA靶点列表,研究人员就制成了一张含有几乎3000个导向RNAs(gRNAs)的列表,当然这些只是被开发出的遗传代码的一部分,其能够直接直接指导CRISPR-Cas9酶进入到靶点附近合适的编辑位点。随后研究人员向通过研究观察是否这7444名个体机体的gRNAs中会携带DNA序列的改变。

研究者Canver解释道,如果CRISPR试剂能够用于治疗的这个位点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那么你可能面临治疗效率降低或疗法失败的风险;单个碱基对的差异或许会导致结合效率的降低,而这归因于导向RNA的错配,总而言之,或许就会引发患者疗法效率的下降。研究者发现,在基因组中出现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大约有50%被分析gRNAs都会被靶点位置的突变体潜在影响;此外,在一些新的病例中研究者还发现,促进基因组中DNA序列与gRNA更好匹配的遗传突变或许会潜在地将DNA序列“拖动”到错误位置,从而就会使得基因或其它DNA区域不会被靶向作用。

研究者Canver说道,在罕见情况下或许会产生一些非常强大的“脱靶”位点,这样CRISPR试剂就能够结合并且切割一些它们不打算切割的位点;如果在肿瘤抑制基因上发生脱靶效应的话,那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尽管本文研究阐明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但研究人员认为,本文研究结果还能够延伸到其它基因编辑工具中,比如锌指核酸酶(ZNF)和TAL效应核酸酶。

所有的技术都依赖于特异性地识别DNA序列,因此,影响靶向序列的突变体或许会降低导向RNA的结合,而突变也会在新的位点产生一些结合作用,从而对细胞产生损伤;随着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开发,以及慢慢开始在临床中使用,确保每一种治疗都能够针对特殊的病人,对于研究者而言或许是至关重要的。(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Samuel Lessard, Laurent Francioli, Jessica Alfoldi, et al. Human genetic variation alters CRISPR-Cas9 on- and off-targeting specificity at therapeutically implicated loci. PNAS (2017). doi:10.1073/pnas.1714640114

两篇Nature论文聚焦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基因组和表型数据

基因君


2018年10月13日/生物谷BIOON/—两个研究团队独立地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描述了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的全套数据开展的研究。第一个研究团队由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搜索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从中寻找遗传变异和表型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填补这些数据中的空白。第二个研究团队由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旨在将遗传数据与相关的1万幅MRI脑部扫描图进行比较。Nature期刊针对这两篇论文还发表了由特约撰稿人Matthew Warren撰写的一篇新闻与评论类型的文章—他概述了以另一种方式将英国生物样本库和其他的生物样本库用于基因研究工作中。这两篇论文是首次发表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开展的研究。

两篇Nature论文聚焦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基因组和表型数据
图片来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579-z。

作为一种数据库,英国生物样本库包含着居住在英国的大约50万人(年龄在40到69岁之间)的遗传数据。它还包括针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体型以及唾液、血液和尿液测试结果等方面的数据。作为一个意外收获,它还包括数以千计的MRI扫描图。英国生物样本库始于2006年,是由一个团队构建出来的,而且该团队将继续在未来30年内添加从原始的志愿者那里获得的新数据。它设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市。

在第一篇论文中,第一个研究团队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关于标志物的基因型填补(genotype imputation, 它是一种统计学程序)来填补这些数据中的空白。预计这将有助于在未来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的科学家们。在第二篇论文中,第二个研究团队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遗传信息与来自相同志愿者的MRI扫描图进行了比较,以便寻找其中存在的关联模式。他们报道,他们将150人与脑部疾病或在MRI扫描图中出现的其他异常情况相关联在一起。他们还发现一些与基因有关的疾病,比如,多发性硬化症与大脑白质中的基因有关。

鉴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规模和日期的多样性,它预计将成为未来几十年遗传学研究人员的重要工具。它将向任何希望免费使用它的人开放。(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Clare Bycroft, Colin Freeman, Desislava Petkova et al. The UK Biobank resource with deep phenotyping and genomic data.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10 October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579-z.

Lloyd T. Elliott, Kevin Sharp, Fidel Alfaro-Almagro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f brain imaging phenotypes in UK Biobank.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10 October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571-7.

Matthew Warren. The approach to predictive medicine that is taking genomics research by storm.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10 October 2018,

doi:10.1038/d41586-018-06956-3.

Nat Med:全基因组测序有助于个体化癌症治疗

基因君

2019年10月1日 讯 /基因宝jiyinbao.com/ –一项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对肿瘤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癌症预后,并为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
 
我们的基因组由一串称为核苷酸的分子组成。这些由字母A,C,G和T表示。有时,DNA的“拼写”发生变化,例如A变成G。这些变化被称为突变。突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自发与环境干扰,例如暴露于烟草烟雾或紫外线下,并且都在基因组上留下了特征。
Nat Med:全基因组测序有助于个体化癌症治疗
(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当细胞分裂时,它们会复制其DNA,因此任何“拼写”错误都会被复制。随着时间的流逝,错误的数量不断累积,导致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即肿瘤的发生。
 
全基因组测序(WGS)是一项技术,涉及读取癌细胞的整个遗传背景,并将其与患者的健康细胞进行比较,以查看DNA的突变方式。通过研究整个癌症基因组中存在的所有突变并寻找它们中的所有特征,有可能确定影响肿瘤的各种因素。
 
为了了解WGS是否在临床环境中可能有用,剑桥研究人员与瑞典同事合作开展了一项名为SCAN-B的全人群项目,该项目自2010年以来在瑞典南部招募所有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妇女组成。由于SCAN-B具有大量临床结果数据,因此这一点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使用WGS分析了被诊断患有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的肿瘤样本遗传背景。这些癌症之所以被称为“三阴性”,是因为它们缺乏的三个关键受体分子。“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类型乳腺癌的9%,并且伴随着不良的预后的发生。在具有非洲和亚洲血统的女性中,这种类型的乳腺癌也更为常见。
 
剑桥大学医学研究理事会癌症部门的Serena Nik-Zainal博士解释说:“整个基因组测序使我们能够全面了解癌症基因组。它揭示了许多我们以前看不到的东西。为每位患者提供完整的癌症基因组图谱有助于我们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每位患者的肿瘤并更有效地治疗每位个体。以前,这就像在航程中只有有限的地图,但是现在,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我们拥有一张更好,更详细的地图,并且知道到达我们目的地的最佳路线。”
 
然后,研究人员应用了一种称为HRDetect的机器学习算法,他们先前已经开发出这种算法来识别具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引起特征的肿瘤。具有这两个基因之一的变体会大大增加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并且已经开发出PARP抑制剂用于上述突变引发的乳腺癌的治疗。
 
团队根据得分将每个患者分为高,中或低得分。得分高的患者是使用三阴性乳腺癌的当前治疗方法效果最好的患者,他们也最有可能对PARP抑制剂产生反应。
 
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得分中等的人结果最差。当前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效果有限,表明应对这些癌症需要新的方法。然而,通过WGS揭示的遗传变化和特征为驱动这些肿瘤的机制提供了线索,而这反过来可能有助于新药的开发。
 
第一作者,瑞典隆德大学临床科学系的Johan Staaf博士说:“使用全基因组测序,我们可以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真正地区分对当前药物可能有反应或无反应的患者亚群。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这些线索提示了在预后结果差的肿瘤患者中出错的机制,因此我们可以如何对这些肿瘤进行不同的治疗或开发新药。”
 
测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可以在24小时内进行WGS,另外24-48小时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因此,从理论上讲,应该为所有患者提供全基因组筛查,从而可以个人读出他们的肿瘤和潜在的治疗选择。(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 in a population-based clinical study, Nature Medicine (2019). DOI: 10.1038/s41591-019-0582-4 , https://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9-0582-4

Nat Commun:科学家通过基因敲除发现了听力损伤的关键基因

基因君

2017年10月16日讯 /基因宝jiyinbao.com/ –最近,来自Harwell医学研究委员会(MRC Harwell)的科学家在对超过3000个小鼠基因进行试验后,发现了52个之前未被鉴定的对听力至关重要的基因。通过国际小鼠表型联盟(IMPC)领导了这一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这些新发现的基因将为人类听力损失的原因提供见解。
Nat Commun:科学家通过基因敲除发现了听力损伤的关键基因
这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的研究测试了3006种不同基因”敲除”小鼠的听力损失表现。每种”敲除”小鼠的基因组里有一个基因失活,这将帮助研究者发现这一基因的功能。IMPC旨在为小鼠基因组中的每个基因产生”敲除” 小鼠。
敲除小鼠的听力阈值通过5个不同频率的不断增强音量的声音进行检测-如果小鼠不能听到两个或更多频率的较安静的声音,它就被认为是听力受损。
他们鉴定了67个与听力损失有关的基因,其中52个之前未被与听力损失相关联。这些被鉴定的基因对听力的影响各不相同–影响效果有轻有重,或仅导致低频或高频声音的听力困难。
该研究中测试的敲除小鼠只展示了15%的小鼠基因,因此研究者估计,如果检测完全基因组,会有至少450个基因与听力功能有关。
在人类中,有超过400种遗传综合征包含了听力损失,然而大部分导致听力损失的基因目前还是未知的。
文章的高级作者、MRC Harwell 主任Steve Brown教授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中鉴定的大量听力损失相关基因表明,在小鼠和人类基因组中,跟耳聋相关的基因比我们以前所知道的多得多。”
“我们的研究鉴定了52个之前未被发现对听力至关重要的基因。这些结果增加了我们对听力有关的很多基因及其影响的分子机制的了解,并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新基因的候选名单来研究许多人类听力损失综合征的遗传基础。在听力损失患者中检测这些基因或能帮助改善对他们的诊断和建议。
“下一步将会鉴定这些基因编码的每一个蛋白在听觉系统中的角色。对这些听力损失小鼠模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会促进我们理解听觉系统的发育和保持以及听力下降时的病理进程。我们尤其需要确定,这些基因是通过已知的途径对听力损失产生影响,还是在听觉系统中引入了新的途径。研究这些模型能获得的一个更长期的益处是,或能鉴定出一些决定性的细胞功能,从而日后可作为治疗的靶点。”
文章的第一作者、MRC Harwell 的Michael Bowl博士说:”小鼠遗传学研究在我们对哺乳动物听觉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IMPC在继续筛选新的突变体,因此我们预计在接下来几年里”听力损失基因”的列表将会大幅增加。”(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基因编辑CRISPR-Cas9研究获新成果

基因君

 

基因编辑CRISPR-Cas9研究获新成果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强课题组与卢大儒课题组合作的关于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该成果用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方法解析了CRISPR-Cas9的DNA剪切活性结构,在CRISPR-Cas9的DNA剪切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基于细菌获得性免疫系统发展出的CRISPR-Cas9技术已成为革命性的基因编辑工具,这一“基因魔剪”可以方便地对基因组DNA进行高效、特异性的切割编辑,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解该系统的DNA剪切机理、指导系统的优化,过去几年,众研究机构陆续解析了多个“Cas9-sgRNA-DNA靶链”的三元复合物晶体结构。然而,这些复合物结构并没有完全揭示出真正的DNA剪切活性构象,人们对CRISPR-Cas9如何通过HNH与RuvC核酸酶域切割DNA单链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明确。因此,获得CRISPR-Cas9的剪切活性结构成为了揭示该系统DNA剪切机理的关键。

针对上述研究问题,黄强与卢大儒研究团队早在2014年就考虑采用冷冻电镜方法来解决。他们首先构建了酿脓链球菌Cas9酶 (SpCas9)、sgRNA和DNA的三元复合物,然后用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方法解析该复合物的溶液结构,获得了一个5.2埃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 。

复合物结构的原子模型显示,在已解析的所有结构中,该复合物的HNH酶活性中心最接近DNA链的切割位点;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点突变实验表明,该复合物的HNH和RuvC核酸酶活性中心的催化氨基酸可以与DNA解旋单链形成切割反应所需构象。因此,研究获得的复合物结构是CRISPR-Cas9的DNA剪切激活构象,为全面揭示剪切机理提供了关键的活性结构信息,并为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优化该系统、降低其脱靶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结构生物化学基础。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所得结构的指导下,应用蛋白质设计方法对CRISPR-Cas9系统进行优化,以开发脱靶效应低、编辑效率高的新型基因编辑系统。

据悉,博士研究生怀聪和硕士研究生李干为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黄强教授与卢大儒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研究团队利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 的电镜平台采集了冷冻电镜图像,并主要使用课题组自己建立的电镜图像分析与分子建模平台完成了三维重构和原子模型构建工作。有关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生物谷Bioon.com)

“基因医生计划”正式发布,基因科技助力精准医学

基因君

4月18日,“基因医生计划”(GeneDoctor Project)发布会在杭州良渚新城召开。据悉,该计划是由树兰医疗集团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树兰医疗”)、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大”)联合发起。树兰医疗发起人、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华大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如根,副区长许玲娣,华大执行副总裁杨爽,华大执行副总裁、国内区域规划与发展中心主任路军,树兰医疗集团总裁郑杰,树兰(杭州)医院院长叶再元,华大国际高级副总裁、董事长特别助理何亦武等相关领导出席发布会。
“基因医生计划”正式发布,基因科技助力精准医学
本次发布的“基因医生计划”将以开放性项目平台致力推动包括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在内的跨组学(Trans-Omics)数据的获得与解读纳入临床常规,建立临床标准与指南,发现疾病新知,促进临床转化与应用,实现平台、技术、人才的共同发展,实现医疗模式的创新。
陈如根在致辞中表示,余杭将全力支持“基因医生计划”的实施与推广,推动基因科技成果在余杭的转化和应用,并提供一流的服务和环境,推动合作不断深化。
“基因医生计划”正式发布,基因科技助力精准医学
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如根致辞
李兰娟院士指出,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在近期结束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中,习总书记也提出大力发展健康事业的指导意见。树兰医疗希望通过“基因医生计划”践行总书记改革开放的要求,创建一些新的医学模式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未来,“基因医生计划”将构建个人生命健康云,提供全人全程、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
“基因医生计划”正式发布,基因科技助力精准医学
树兰医疗发起人、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致辞
汪建强调,此次华大与树兰医疗合作,双方均具备优秀的团队和领先的科研技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能够为余杭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精准医学的发展起到核心支撑作用,继续助推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基因医生计划”正式发布,基因科技助力精准医学
华大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致辞
在发布会上,还进行了三项签约活动——余杭区政府、树兰医疗、华大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在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共同建设民生、科研、产业三环联动为承载的国际基因谷。树兰医疗与良渚新城管委会、良渚新城管委会与树兰旗下杭州医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签署了合作协议。
“基因医生计划”正式发布,基因科技助力精准医学
基因科技应用临床 推动医疗模式创新转化
近年来,以基因检测为基石的“精准医学”愈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这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与医疗模式正在逐渐兴起。据了解,自2015年我国将“精准医学”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相关产业及市场正在基因组测序技术、生物医学分析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驱动之下不断快速发展。而相比全球,不少国家已经形成了以肿瘤为主要对象,覆盖从早期筛查、辅助诊断、伴随诊断到精准治疗全流程的精准医学产业。
业内人士则建议,我国“精准医学”应借助基因测序技术锁定个人病变基因,实现精准的预测预防、治疗和康复,同时结合“基因+质谱+临床”大数据,发现疾病新知,促进临床转化,推动医疗模式创新转化,为我国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发展抢占先机。
“基因医生计划”启动 助力我国精准医学快速发展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精准医学成果需要通过医院及医生等载体实现转化与应用,为普通民众、医院、医生和患者等提供辅助诊断的工具与平台,争取在全球推进的“精准医学”大产业中拥有话语权,最终为民族大健康事业服务。
此次树兰医疗与华大首提的“基因医生计划”在国际竞争中独树一帜。该计划的发起旨在推动精准医学新技术在医院转化应用,将通过多方共同参与,构建跨组学工具与平台,推动基因组学等检测纳入临床常规,通过对样本和基因组学等数据进行标准化存储、分析与解读,促进数据共享,为医生与患者提供个人健康状况的完整数据。同时,也将通过实践培养出一批复合型“基因医生”人才,实现平台、技术、人才共同发展,实现医学模式的创新,为成果的快速转化“破局”,为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抢占先机。

树兰医疗将为“基因医生计划”提供平台支撑
据悉,树兰将依托自身的医疗资源优势为“基因医生计划”提供平台支撑。同时,该计划将在余杭国际基因谷、良渚先导基地开展“健康余杭”万人队列研究项目,开展人群大样本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生物信息、临床医学和卫生经济学研究。
树兰医疗作为医疗领域中国社会化办医的标杆,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大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创新和孵化,培养以健康医学为核心的跨学科人才,建立“临床、科研、教学、产业”四位一体的生态体系,积极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生态的数据开放。目前已集聚了50余名临床医学院士级专家及200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目前已建设和委托管理的医院已达8家,运行良好,其中2家医院已通过国际JCI标准认证,托管的博鳌超级医院更是外界备受关注。树兰医疗建立专业的实验诊断中心和医疗智能信息化服务闭环,发起OMAHA联盟,推动健康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及共享,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医疗数据使用的完整性、可及性和可用性。
华大将为“基因医生计划”提供技术驱动
透过“基因医生计划”发布会得知,此次计划开启后,华大将提供工具、科技与人才支撑,并将推动跨组学数据与临床实践的全面融合,从提高就医个性化、精准化程度等多方面助推“基因医生计划”的开展。
据了解,作为全球领先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近年来在基因测序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科教、科研、科服、科普四大支柱服务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基因测序临床应用方面,华大已开发出一系列基于跨组学技术的检测服务,形成了贯穿生命孕育、出生、发育、成长、衰老等全过程的全时全景产品图谱,可用于出生缺陷防控、肿瘤精准诊疗与康复、传染感染性疾病精准治疗、心脑血管及代谢类疾病防控等。华大将充分发挥基因测序技术优势,为我国“精准医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基因医生计划”的正式发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促进“基因医生”群体的蓬勃发展,帮助国家在精准医学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助力国家基因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腾飞,并共同探索有效的医学模式,为人类健康服务。

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可让癌细胞休眠

基因君

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可让癌细胞休眠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可让某些癌细胞休眠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是否发挥作用还与癌细胞所在微环境有关,这一成果未来有望帮助阻止特定癌症的转移和复发。
据介绍,癌细胞休眠后,人体免疫系统就难以识别从而发起攻击,化疗药物也难以对它们发挥作用,因此休眠癌细胞是癌症转移和复发的一大风险因素。
这项研究的主导者之一、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副教授璀·梵告诉新华社记者,医学界一直在试图搞清楚癌细胞进入休眠状态的机制,这有助于开发出靶向药物,识别并杀灭这些癌细胞。
加文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和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同行组成团队,在新一期美国《血液》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双光子显微镜,在实验动物身上识别出处于休眠状态的骨髓瘤细胞。
研究人员对休眠骨髓瘤细胞进行基因组分析,找出所有被激活基因,发现其中某些特定基因在未休眠癌细胞中通常不会被激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特定基因使休眠癌细胞释放出与人体免疫细胞类似的基因标识,从而躲避免疫系统与药物攻击,并且只有在癌细胞接近造骨细胞时这些基因标识才会被释放。研究人员认为这显示出癌细胞所在的微环境对其是否进入休眠状态具有关键影响。
“我们的研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把癌细胞和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当成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我们发现不光是癌细胞本身,还有其所在的微环境都会决定其是否处于休眠状态。”梵告诉记者。
研究人员说,下一步将利用这一成果尝试找出其他种类癌细胞在进入休眠时释放的基因标识,希望从中能找出共同特征,从而开发出专门针对休眠癌细胞的靶向疗法。(生物谷Bioon.com)

Cell:一种与罕见神经性障碍相关的基因或能调节阿尔兹海默病中关键酶类的功能

基因君

2019年9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能够发生突变引发罕见机体平衡障碍的基因或能调节特殊酶类的行为,而这种酶会增加个体患阿尔兹海默病(AD)的风险,相关研究发现或能帮助科学家们识别新型靶点,帮助开发有效减缓或阻断AD发生的新型疗法。

Cell:一种与罕见神经性障碍相关的基因或能调节阿尔兹海默病中关键酶类的功能

图片来源:public domain

2008年,研究者Rudolph E. Tanzi及其同事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多个与AD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ATXN1,其携带有产生ataxin-1蛋白的遗传编码,如今研究者发现,ATXN1所发生的获得性功能突变会引发一种名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型(SCA1,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1)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全球的发生率大约为1-2人/10万人,SCA1会引发机体协调和平衡功能缺失,而且还会引发患者出现诸如学习和记忆等认知问题。

然而,引发SCA1的ATXN1突变与AD发生并无关联,目前研究人员并不确定ataxin-1在疾病发生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那么参与平衡障碍的基因如何增加个体患AD的风险呢?研究者想通过研究确定是否ataxin-1功能的缺失会引发阿尔兹海默病,随后他们制造了ATXN1基因被剔除的小鼠(缺失ataxin-1蛋白),同时还制造出了一组AD小鼠,紧接着,研究者让两组小鼠配对产生缺失ataxin-1蛋白的小鼠后代,这些小鼠后代机体中名为β-分泌酶(BACE1)的水平会明显上升。

BACE1在淀粉样斑块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淀粉样斑块是损伤神经细胞中的聚集物,也是AD发生的一个主要标志,相比AD小鼠而言,缺少ataxin-1蛋白的小鼠机体中淀粉样斑块沉积物的水平会明显增加,同时其大脑组织中炎性水平较高,与记忆和学习能力相关的神经元较少,而且轴突会发生损伤。研究者Huda Y. Zoghbi说道,相同的蛋白质在“获得”的情况下会导致一种神经变性疾病,而在“失去”的情况下则会导致另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发生。

最后研究者Tanzi表示,多种阻断BACE1的实验性药物因为其毒性并未获得治疗上的成功,ataxin-1蛋白在调节酶类功能上所扮演的角色或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法法来阻断淀粉样蛋白的形成并在患者出现疾病症状之前有效阻断疾病的进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Jaehong Suh,Donna M. Romano,Larissa Nitschke,et al. Loss of Ataxin-1 Potentiates Alzheimer’s Pathogenesis by Elevating Cerebral BACE1 Transcription, 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7.043

孕期饮酒会改变胎儿基因

基因君

孕期饮酒会改变胎儿基因

 

最近,美国罗格斯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女性怀孕期间适量和过量饮酒,会改变胎儿的DNA。相关研究发表于《酒精中毒:临床和实验研究》杂志。

研究报告作者、罗格斯大学新布伦瑞克分校动物科学系内分泌科主管Dipak K. Sarkar教授说:“这项发现可能更容易测试胎儿产前酒精暴露,并且能够较早地诊断和干预治疗,从而挽救胎儿生命。”

此前罗格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酗酒可以引发成年人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基因变化。研究人员对30名孕妇和359名儿童进行研究分析,观察饮用酒水导致的DNA变化。

他们发现两种阿片黑皮质素原基因的变化,其调控人体压力—反应系统和PER2基因,这种基因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生物时钟——孕妇孕期饮酒可促使体内酒精含量增高,胎儿在子宫中也处于酒精含量较高状态。

女性严重饮酒是指每月饮酒次数至少5杯,女性中度饮酒是指每月饮酒次数至少3杯。Dipak K. Sarkar说:“我们的研究可能帮助科学家识别一些生物标记,例如改变基因或者蛋白质的可测量指标,这些生物标记可以预测产前饮酒风险。”

胎儿酒精谱系障碍包括身体和智力障碍以及行为和学习能力问题。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是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促进儿童发育。

同时,该研究发现胎儿在子宫中接触酒精会增加皮质醇水平,抑制免疫系统。(生物谷Bioon.com)

汗蜂揭示社会行为基因基础

基因君

 

汗蜂揭示社会行为基因基础

 

生物学一个经久不衰的谜题是一些动物——从人类到蜜蜂——是如何变得很会社交的。如今,一项研究表明,在不起眼的汗蜂中,一个单独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或许决定了哪些汗蜂是独居者,哪些擅长社交。这个此前同人类自闭症联系在一起的基因,还同诸如小鼠、蝗虫等动物的社交行为存在关联。最新发现使科学家朝展示社会行为的共同进化基石更进了一步。

上世纪50年代,法国生物学家Cécile Plateaux-Quénu记录了一种汗蜂——隧蜂的两种不同行为。生活在法国较冷地区的雌性隧蜂通常并没有“助手”,较温暖地区的雌性隧蜂则拥有“助手”。同时,在较温暖地区,雌性隧蜂会产下两组卵——第一组孵化的隧蜂会照料第二组卵。Plateaux-Quénu的研究还证实,这种差异会被继承。

20年后,如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的进化遗传学家Sarah Kocher决定追踪Plateaux-Quénu的开创性研究。她从法国3个寒冷地区和3个温暖地区收集了150只蜜蜂。当时还是哈佛大学博士后的Kocher和同事分析了这些蜜蜂的DNA,以寻找可能解释上述两种行为的遗传差异。

在测序并比较了6组隧蜂的基因组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以62种基因为核心的200处差异。其中,一个被称为syntaxin 1a的基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负责创建突触融合蛋白—— 一种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时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Kocher介绍说,这个同诸多动物社会行为联系起来的基因,将群居和独居汗蜂最好地区分开来。

随后,Kocher测量了这个基因在群居和独居汗蜂中的活跃性。该基因在群居汗蜂中的活跃度约是独居汗蜂的15倍。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了这一成果。(生物谷Bioon.com)

 

健康一生

apasstour 医健游测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