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
每一位从北方到南方的朋友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南方这种“软绵绵”的冷意比之北方“刚硬直接”的寒冷更加深入骨髓,直击灵魂,让人难以忍受。究其原因,一方面南北方室内外温度有着极大的差异(北方人民有暖气啊!);另一方面,南北方人民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不同,也导致了他们各自形成的一套适应自然环境的相关基因也有所不同。不过,不仅我国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抗寒程度
不一样,亚洲人和欧美人的“抗冻”能力也是大大的不同,这点,从各自对秋衣秋裤的钟爱程度便可见一斑!
那么,我们是怎样感受到寒冷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曾有科学家专门做过研究,结果显示:人体外周温度感受器有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均有分布。我们可以将这个感受器当做“两极开关”来理解,当我们处于寒冷之地,并受到低温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就会被按下,同时兴奋地将信号通过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的温度感觉中枢,使人产生冷的感觉;同理,处于温暖之地,便会产生温暖乃至炎热的感觉。
不过,在同等温度下,新陈代谢较慢的人体表温度会更低,更会感觉到冷。而且,人体对冷感觉的信息传导比热感觉更快更敏感。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影响或者控制我们新陈代谢速度的基因便可称之为“耐寒基因”。
对此, 英国科学家们应该更有发言权。据报道,在201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就对此有所发现了。他们曾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身上发现存在基因变异现象,这些变异基因能够帮助当地土着居民在终年寒冷的环境中生存。
进而,科学家们从10个西伯利亚土着民族中的200名代表身上获取了DNA样本,并通过研究找到和“耐寒”相关的三种主要基因,它们分别是UCP1、ENPP7 与 PRKG1基因。ENPP7基因与脂肪代谢有关,它主要负责帮助北方人更多地食用油腻的肉类食物;PRKG1基因可参与平滑肌收缩,它可以帮助避免热量损失,且对体温调节来说也很重要;UCP1基因则可促使线粒体产生热量。
在2014年,《自然》杂志也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这些基因从何而来:欧洲人的祖先通过通婚,从早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那里遗传来了更多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从而使他们分解脂肪释放热量的效率比亚洲人高得多,比亚洲人更耐寒。
而来自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医学遗传学科研所的科学家们,对这种基因为何更加耐寒,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北方的民族有被自然选择的固定下来的一套基因,寒冷地区的人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时,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下来。这对生活在严寒气候条件下有利。”
同时,他们还认为这种基因并不罕见,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的,只是由于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让基因发生了一定的变异,对寒冷的适应性更强了而已。这让我想起一位病理学专家的话,或可更容易解释这种不同:比如一块肉吃下去,欧洲人体内的基因会很快把这块肉的脂肪100%地转化为热量,而亚洲人的基因可能只能代谢一部分,这种差别也使得亚洲人比欧洲人更怕冷。
相比较之下,炎热地区国家的居民不需要这么多热量,所以物质交换略有不同。想象一下,长期生活在热带的朋友来到温带或寒带地区,其表现是很惊人的,比如:非洲人在西伯利亚不单单会感到寒冷,而且也时常感到饥饿。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非洲朋友来到西伯利亚等寒冷地带时,为了抵御寒冷,那些储存在体内的能量就不要钱似的拼命消耗,饥饿感也随之迅速降临。而想要增加能量,他们就不得不吃更多富含脂肪的食物,并将其中的脂肪转化为抵御寒冷所需的必要能量。那么相应地,北方民族在热带也将感到不适应。
所以,一方面拥有这种突变的“耐寒基因”,或可成功帮助欧洲人更好地适应寒冷的气候和环境,并且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进化上的优势,让他们更有资格对秋裤君说不,完全没有“望穿秋裤”的焦虑和无奈!但是另一方面,欧美人不喜穿秋裤甚至抵制秋裤却并不是因为秋裤能够“谋害”他们的这些耐寒基因,而且,不穿秋裤也并不能有效锻炼你的耐寒基因,提高你的耐寒能力。
因为从以上事实证明,首先,与我们人体的抗寒或耐寒能力相关的是一组和能量代谢、免疫机能有关的基因,不同地域的人耐寒能力本就不同。其次,耐寒能力可以通过锻炼提高,如游冬泳的人,会比一般人更耐寒。另外,抗寒能力也与饮食结构有关,随着国民肉类等高蛋白摄入量的增加,整体的抗寒能力也会提高。
那么,真正让你喜爱秋裤抑或是拒绝秋裤完全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身体条件来决定,冷了就穿,热了就脱,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可言。就如同题目中耐寒基因对我们的建议一般:忘穿秋裤君莫慌!不过此时,我还是想悄悄问一句:小伙伴们,今天忘穿秋裤了吗?(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