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院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芦笋基因组测序分析”历时7年,终结硕果。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以“芦笋基因组揭示Y染色体起源与演化机制”为题,刊发了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省农科院陈光宇博士是论文第一通讯作者,周劲松副研究员是三位共同第一作者之一。
国际芦笋基因组计划由省农科院发起,2010年12月在南昌正式签约实施,陈光宇任首席科学家。7年间,先后有中国、美国、荷兰、意大利、德国、日本、泰国7个国家的23个研究机构参与,已成功组装出高质量的复杂的芦笋基因组,绘制了基因组参考图谱,并由此揭示了天门冬属植物Y染色体起源与演化分子机制。
此次研究完成了对雌性抑制基因(SOFF)和雄性特异基因(aspTDF1)的分离鉴定,对提高芦笋全雄育种效率意义重大。芦笋雄株因不结果实消耗养分少,产量比同期生长条件相同的雌株高出25%以上,且寿命长,抗性强,全雄品种成为国际芦笋种子市场的宠儿。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将可以通过基因型选择,精准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芦笋新品种,解决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育种周期长、难度大等问题,有了这一技术依托,因珍稀、名贵而远离大众消费的这一“蔬菜之王”有望迅速走上寻常百姓餐桌。